人民日报的一段话: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总是绷紧神经,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容易失去前行的勇气。所以要保持松弛、学会留白,才能内心笃定、轻松自在。” 记得《史记》里有一段讲述张良的故事,说他在桥上遇到黄石公,被授以《太公兵法》。张良日夜研习,终成大器,辅佐刘邦成就一番霸业。黄石公曾言:“多则惑,少则明。” 张良深谙其道,知道何时该全力以赴,何时该退一步,给自己留出思考的空间。这不就是智慧的一种体现吗?我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鲁迅先生就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还是有的。”不过挤出来的水,也得有地方盛,不是吗? 老舍先生也提到:“生活是种律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这都是在告诉我们,生活得有张有弛,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一味地赶路,容易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也失去了享受生活的乐趣。 若是我们总把自己逼得太紧,哪里还有时间去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又哪里能体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 生活它不仅仅是赶路,更是沿途的欢笑与泪水,是每一次驻足时的风景,是每一次回首时的感动。 我们得学会给自己减负,给心灵松绑,这样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加从容不迫,笑得更灿烂阳光。 别总让自己紧绷着,偶尔也要学会放松放松,给生活留点白,给心灵透透气。这样,我们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