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9年,一地主将300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不料却被1200名日军包围。一番

1939年,一地主将300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不料却被1200名日军包围。一番激战之后,八路军们子弹耗尽,正当他们准备拼刺刀时,地主突然跑过来说:“跟我走,我家有500颗手榴弹,还有一万发子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此前为了突破日军的围追堵截,战士们浴血奋战两次突围成功,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弹药消耗殆尽,人员伤亡惨重,他们急需休整,补充给养。 于是115师5支队来到了陵县。 他们在街道上挖战壕,搭建了简易的防御工事,决定在此地暂时歇脚。 战士们不想打扰村民们的生活,为此他们甘愿风餐露宿的缩在战壕里。 然而在这艰苦的情况下,一位老人出现了。 他叫宗子敬,是陵县当地有名的大地主。 宗子敬虽已年过七旬,但一直精神矍铄,心系国家安危。 听说八路军战士们在陵县休整,他立刻拄着拐杖找到了支队的领导曾国华。 “我有一处老宅,空着也是空着,不如让你们的伤员去那里养伤吧!” 宗子敬的提议,让支队领导看到了一丝希望,但随即他就陷入了两难。 原来八路军有严格的纪律,不能随意接受群众的馈赠,更何况是住进地主家的宅院。 但是看着战士们疲惫的面容, 以及日益严峻的形势,曾国华还是决定前去。 就这样115师5支队,住进了宗子敬的庄园。 在危险悄然逼近时,这处依山而建的庄园高墙深院易守难攻,无意中为八路军提供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平型关大捷后日军恼羞成怒,四处安插眼线企图报复。 115师5支队的行踪,也很快就被日军侦悉。 1200多名日军携带着重型武器,气势汹汹地杀向了陵县。 一场血战一触即发! 面对强敌八路军别无选择,只能背水一战。 撤退? 300多名伤员行动不便,一旦撤退只会成为日军的活靶子,甚至还会连累无辜的百姓。 坚守是唯一的出路! 炮火轰鸣硝烟弥漫。 八路军战士们依托着简陋的防御工事。 用手中的武器,顽强抵抗着日军猛烈的进攻。 子弹,像雨点般倾泻而出;手榴弹,在日军的阵地上炸开一朵朵火花。 战斗异常激烈。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八路军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弹药,快用完了! 看着敌军如同不要命一般,肆意的激起一阵阵火光,曾国华眼里闪过一丝暗淡。 面对如此悬殊的攻击,难道真的要让战士们近身跟他们拼刺刀,以肉身相搏吗?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面对此情此景,战士们好像也意识到了队长的选择,战壕里的气氛瞬间沉重了起来。 战士们早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此刻他们正在等待曾国华下达那条进攻的指令。 任谁也想不到,在这危急的时刻,宗子敬竟然选择了再次挺身而出。 只见他找到了曾国华,并郑重的将其带到了自家庄园的地下室。 “我这里还有些东西,或许能帮上忙。”宗子敬缓缓说道。 曾国华跟着宗子敬走进地下室,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不已。 成箱的子弹一排排码放整齐,数百颗手榴弹静静地躺在角落里。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战火连天的年代。 连战士们都紧缺的弹药,为什么会成批的出现在宗子敬的家里? 宗子敬为什么会准备这些军需? 原来这批弹药是宗子敬多年前为了防备土匪,偷偷购买的。 他本来打算把这些弹药留给子孙后代,以备不时之需。 但宗子敬在通过这段的相处中,对八路军战士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他早已被他们的信仰与坚守所折服,于是他决定把这些弹药全部交给八路军。 希望这批弹药能到最需要他们的队伍手里,从而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听到宗子敬的话曾国华大喜,有了这批“救命弹药”,,无疑就又有了一战之力。 果不其然当把弹药发放给战士们后,他们士气大振重新组织火力,对日军发起了反攻。 枪声、 爆炸声,响彻山谷。 日军做梦也没想到这支弹尽粮绝的八路军,竟然还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于是在八路军猛烈的反击下,日军阵脚大乱,不得不放弃进攻仓皇撤退。 300多名八路军伤员,乘胜追击成功突围。 宗子敬的义举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在当地广为流传。 这场战斗不仅体现了八路军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更彰显了中国人民同心协力、 共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宗子敬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抗日赞歌! 主要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激战大宗家 鲁北战场上最重大的战斗之一 2015.08.06)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