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六七十年代,为什么没钱却很快乐# 六七十年代,没钱却很快乐,有这样几张情况:

#六七十年代,为什么没钱却很快乐# 六七十年代,没钱却很快乐,有这样几张情况: 第一,对于大多数底层人民群众来说,确实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尤其是工人。 新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上建立的,那时候的底层人民群众,丝毫没有政治地位。除了生活水平低,根本没有自己的任何发言权,也没有任何上升通道。新中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工人作为领导阶级,确实是翻身做主人了,政治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对来说,农民阶层虽然不是如工人政治地位高,但以前经常会给自己气受的富人,现在成了所有人的出气筒。这种人格方面的变化,经历过的人是非常重视的,尽管快乐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必不可少。 第二,很多时候,人群都需要苦中作乐。 六七十年代普通人民群众生活过得很苦,但任何时候,人活着都需要精神支撑。相对来说,活下去、生活好起来的希望,支撑着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精神,让人们能够苦中作乐。毕竟,任何人除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是不可缺乏的。因此虽然精神生活也并不丰富,但所有人心里都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强打精神也要活下去。 当然,对于大多数农村人来说,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很苦,但却不一定比土改之前差很多。这种前后对比,让大多数人心中的希望不会消失,支撑着所有人艰苦奋斗。 第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自由自在。 六七十年代,大多数普通人没钱,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少年人,并不会对此有很深的体会。由于当时的年轻人都没有上升通道,因此几乎没有人有学习压力,平时除了为家里干活,确实以无忧无虑的玩耍为主。再加上当时的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可算是一窍不通,绝大多数家庭基本上都是放养,不会给子女施加任何压力。因此,那时候,没有到结婚年龄的孩子,还是比较自由自在的。 因此相对来说,六七十年代没钱基础上的快乐,大多数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因为欲望的缺失和与周围的人对比当中产生的低级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