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栋小家祖坟冒青烟了,40年前捡来的孩子,如今成了大学生,还给村里捐了一座新学校。甚至,还直接把他带到了北京。 (信源:中国军网,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军事科学院上校让人动容……) 时间回到1979年,那一年,对董栋小来说是异常灰暗的一年。 46岁的董栋接连失去了两个儿子,妻子也离开了他,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心灰意冷,甚至动了自杀的念头。 就在这时,他听说隔壁村有一户人家打算把刚出生的宝宝送人。 那户人家孩子太多,实在无力抚养。 董栋小心想,自己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何不给这个孩子一个家,也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就这样,董栋小从那户人家抱回了这个孩子,给他取名“永在”,希望他能永远陪伴在自己身边。 为了养育永在,董栋小倾尽所有。 他卖掉了家里的牲口和粮食,还请了保姆来照顾还在襁褓中的永在。 随着董永在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懂事的永在为了省钱,常常只吃馒头干。 董栋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不断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让永在读书,不能让他因为家境贫寒而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董永在很争气,没让爸爸失望。他学习特别努力,成绩也很出色。 高中时,校长被永在的勤奋和懂事打动,不但免了他的学费,还让他在食堂免费吃饭。 高考那会儿,董永在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选了学费全免的内蒙古师范大学。 大学期间,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从不让父亲操心。 董永在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人民警察,实现了他小时候的梦想。 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努力,先后考上了硕士和博士,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队人才。 董永在的成就,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董栋小无私的爱和付出。 40年前,是董栋小给了他生命和希望;40年后,换他来守护父亲的晚年。 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 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 有人说,“不是亲父子,胜似亲父子“;也有人说,“这才是人间真情,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董永在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和责任,不因血缘而改变。 即使是跨越血缘的亲情,也能演绎出比血缘更深厚的情谊。 这份爱,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人心;这份爱,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座灯塔,指引方向。 希望这份爱能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