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爸,妈,求求你们,不要告诉奶奶我走了,就说我去国外留学了。”2019年,29岁

“爸,妈,求求你们,不要告诉奶奶我走了,就说我去国外留学了。”2019年,29岁的张迪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临终之际,他留下两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却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深知,年迈的奶奶无法承受失去孙子的痛苦,于是选择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来保护她。同时,他希望自己的离去能像一阵风一样,悄无声息,不给家人留下太多悲伤的回忆。究竟是什么样的病症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他的两个愿望最终能否实现? (参考信源:人民日报——《“拒绝低质量生存”,放弃治疗的交大硕士走了》) 2019年,“感动沈阳”十大人物名单公布,一个陌生的名字赫然在列——张迪。 很多人都在搜索引擎里敲下这个名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人,能获得这样的荣誉? 点开词条,跳出来的关键词却格外刺眼:29岁,血癌,遗体捐献。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匆匆陨落,而他留下的两个决定,更是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讨论,让人们在惋惜之余,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时间回到1990年,张迪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工作忙碌,陪伴他的时间并不多。 幸好,奶奶对张迪关爱有加,给了他一个充满爱的童年。 奶奶的言传身教,也让“孝顺”二字,深深地刻在了张迪心里。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张迪身上却似乎不太适用。 他从小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特别爱学习各种知识。 无论是绘本、连环画,还是后来的课本,他都看得特别起劲。 小学的时候,张迪的成绩就名列前茅,经常被老师当作“别人家的孩子”。 奖状更是拿到手软,家里专门腾出一个抽屉来放他的各种奖状和证书。 一路走来,张迪似乎毫不费力,就走进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学府。 好的,重点中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 他因为上了顶尖学府,成了亲戚朋友们口中常常提起的“别人家的孩子”。 张迪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加入了上海的一家研究院,成为了一名科研人员。 大家都觉得,以他的天赋和努力,将来在科研领域肯定能大放光彩。 那时的张迪,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他会带着爸妈出去旅行,弥补小时候没带他们出去看看的遗憾。 他希望带奶奶尝遍全国各地的美食,让她晚年过得开心。 可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2018年的某天,张迪洗澡时,突然注意到身上多了几个小红点。 他没太放在心上,以为只是普通的皮肤过敏,随便抹了点药膏就算了。 可是,那些小红点并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多,甚至开始渗血,看得人触目惊心。 张迪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跑去医院了。 当医生说出“急性白血病”这几个字的时候,张迪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他无法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怎么就会得了这种病? 张迪突然遭受的打击,让他一度感到非常绝望。 他不敢告诉父母,害怕他们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当病情越来越严重,张迪不得不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那头,是父母焦急的声音和匆匆赶往医院的脚步声。 看到病床上虚弱的儿子,父母心疼不已,恨不得替他承受所有的痛苦。 經過檢查,幸運的是,張迪的爸爸的骨髓和他的配型成功了。 虽然医生说手术风险很高,但为了儿子,爸爸还是决定上手术台。 手术很成功,张迪也短暂地恢复了健康。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几个月后,白血病就卷土重来,比上次更加凶猛。 医生告诉张迪,即使再次移植,希望也很渺茫,而且费用高昂。 听到这里,张迪沉默了。 他知道,为了救他,父母已经倾尽所有,他不能再成为他们的负担了。 “我不治了。” 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张迪的语气异常平静,却如同惊雷,在父母耳边炸响。 父母无法接受,苦苦哀求张迪再试一试,可是张迪的态度却异常坚决。 他知道,继续治疗也只是拖时间,最终结果不会变,只会让父母承受更重的负担。 最终,父母含泪答应了张迪的请求,为他办理了出院手续。 张迪走出医院那一刻,心情复杂极了。 他知道,自己不仅放弃了治疗,还放弃了活下去的希望。 回到家后,张迪强忍着病痛,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他向医院提出了遗体捐献的申请,希望自己的离去,能够为医学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还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对奶奶隐瞒病情。 他知道,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如果知道自己得了绝症,肯定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他就跟奶奶说,自己要去国外读书,得过几年才能回来探望她。 听到这个消息,奶奶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更替孙子感到骄傲。 2019年5月27日,张迪离开了我们,年仅29岁。 他虽然生命短暂,但用行动展现了孝顺、善良和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