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2018年,浙江一男子为了让儿子入读重点小学,铤而走险花300元办假学区房房产证,结果真的瞒天过海,儿子获得入学资格!怎料,四年后,假证被拆穿,男子被判刑!原本是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现在连考公的资格都没有了…… 在当今这个内卷的社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成了家长们眼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优质学校往往成为家长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 可馒头少人多,不少学校就开始限制招生,招生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不少家长为了一个入校名额,真是急得焦头烂额。 2018年,浙江省绍兴市的苏某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的儿子即将小学入学,作为父亲的苏某自然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当地最好的小学就读。 然而,这所重点小学实行严格的学区制,只有拥有学区内房产的家庭才能将孩子送入该校就读,苏某家并不在学区内,这让他一筹莫展。 正当苏某为此事烦恼时,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广告,声称可以办理各种证件,这则广告就像是给了苏某一根救命稻草,他心中不禁动了歪念。 经过一番考虑后,苏某决定铤而走险,通过非法途径为儿子获得入学机会,苏某联系了广告上的人,对方表示可以为他提供假的房产证。 虽然心里忐忑不安,但为了儿子的未来,苏某咬牙做了,他花了300元买到了一份看起来很真实的假房产证,拿到证件的那一刻,苏某心中既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 凭借这份假房产证,苏某成功地帮儿子办理了入学手续,看着儿子穿上心仪学校的校服,苏某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儿子能够进入好学校而高兴,又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感到愧疚和不安。 接下来的四年里,苏某的儿子在这所重点小学表现优异,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而爱也在学校里交到了许多好朋友,经常兴高采烈地向父亲讲述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这些温馨的日常点滴,让苏某觉得当初的决定是值得的。 看着儿子一天天成长进步,苏某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相信这件事已经过去了,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在2022年戛然而止, 那年儿子上四年级,当地审计局在例行审查中发现了苏某提供的房产证存在问题,随即向警方报告,警方介入调查后,很快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当苏某被传唤到案时,他知道自己终究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在法庭上,苏某因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受到指控,面对法官的询问,苏某如实交代了自己的违法行为,他的辩护律师努力为他开脱,强调苏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而铤而走险,并非出于牟利目的,律师还指出,苏某在案发后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具有悔罪表现。 经过审理,法院最终做出判决:苏某犯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虽然避免了立即入狱,但这个判决无疑给苏某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案件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一些网友对苏某表示同情,认为他只是一个望子成龙心切的普通父亲。 他们理解苏某想要给孩子最好教育的心情,认为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大环境下,苏某的行为虽然违法但情有可原。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苏某的行为提出批评,他们认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违法就是违法,不应该为其开脱。 这些人强调,如果每个人都为了所谓的"善意"而无视法律,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他们呼吁公众要严格遵守法律,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的热议,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才会导致家长们不惜铤而走险。 他们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大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缩小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苏某的案例无疑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违法行为终将付出代价。 一时的侥幸心理可能会让人铤而走险,但法律的天网恢恢终将使其疏而不漏,对于家长们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绝不能因此而触犯法律底线。 作为家长,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爱护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再深沉的父母之爱,也不能成为践踏法律的理由,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不在最好的学校,也一定能成长为出色的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