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402年,46岁的方孝孺,被永乐帝朱棣下令诛十族,刑场上,行刑官把873人逐个

1402年,46岁的方孝孺,被永乐帝朱棣下令诛十族,刑场上,行刑官把873人逐个押到方孝孺面前,当着他的面一个一个地杀掉。行刑7日方止,场面惨烈之极。 主要信源:(中国科学技术馆:方孝孺的生前身后事2016.10.20) 明朝初年,风云激荡。 开国皇帝朱元璋铁腕治国,留下一个强盛但暗流涌动的帝国。 他的继任者建文帝试图削藩。 却引发了皇叔朱棣的靖难之役。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深知权力的重要性。 他杀伐果断,建立了严密的统治体系。 但也因此留下了不少争议。 他重视实用之才,对儒家文人既欣赏又警惕。 方孝孺少年成名,才华横溢。 却与朱元璋的强硬作风格格不入。 朱元璋认可方孝孺的才学,却并未重用。 或许是预见到这位书生与自己治国理念的冲突。 在朱元璋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性格温和,与方孝孺的理念更为契合。 他启用方孝孺,委以重任。 方孝孺参与了建文帝最重要的改革——削藩。 他起草诏书,制定策略,成为了建文帝的核心智囊。 这一时期,方孝孺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 他似乎看到了理想的治国模式。 但是削藩触动了藩王的利益,也激起了燕王朱棣的反抗之心。 朱棣久经沙场雄才大略,对皇位有着强烈的渴望。 很快他就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并一步步逼近了南京。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生死不明,朱棣登基改元永乐。 他开始了对建文旧臣的清洗。 许多官员为了保全性命,选择了投降。 但方孝孺这位忠于建文帝的书生,却拒绝妥协。 然而朱棣深知方孝孺的影响力,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他亲自召见方孝孺,希望他能为自己起草即位诏书。 朱棣甚至表示,方孝孺可以像辅佐建文帝一样辅佐自己。 却不想竟被方孝孺拒绝了。 方孝孺对朱棣的“篡位”行为深恶痛绝,不愿与其合作。 他坚守着对建文帝的忠诚,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义。 朱棣的耐心逐渐消磨殆尽。 他强硬的要求方孝孺起草诏书。 不料方孝孺却写下了“燕贼篡位”四个字。 这四个字使方孝孺内心的怒火彻底爆发。 他威胁要诛杀方孝孺九族。 方孝孺却毫不畏惧,甚至表示“十族”亦不惧。 十族,包括方孝孺的父族、母族、妻族、以及他的学生和朋友。 这次株连涉及873人,是历史上罕见的残酷刑罚。 于是朱棣的暴行震慑了朝野,也永远给他留下了暴君的骂名。 而方孝孺的故事,也引发了后世对忠孝的探讨。 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该如何抉择? 是忠于君主,还是保全家族? 方孝孺的选择是忠诚的极致,也是悲剧的体现。 朱棣与方孝孺,代表了权力与忠诚的两种力量。 他们的冲突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性的悲剧。 而方孝孺的悲歌亦提醒我们,在权力面前个人的命运是多么的渺小。 但是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 也有人选择坚守心中的信念,用生命谱写忠诚的赞歌。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