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9年,面对日军重兵包围,国军师长三次下令撤退,谁知国军营长史恩华却说:“师

1939年,面对日军重兵包围,国军师长三次下令撤退,谁知国军营长史恩华却说:“师长,不是我不撤退,而是根本撤退不了啊!” 中国抗日战争的激烈历史画卷中,湘北的草鞋岭是不容忽视的一页。这个地理位置较低的小岭,地处湖南省岳阳县,靠近新墙河。 草鞋岭的位置使其成为古代长岳驿道的关键点,这条驿道不仅北通临湘和湖北的通城,南还连着平江与长沙,历史上是交通要道。 1939年9月18日,随着第一次湘北会战的爆发,这一带迅速成为了战略要地。日本第11军的司令官冈村宁次携带陆军、特种兵和海军陆战队,指挥着10万余人的兵力,多路向新墙河以北的中国守军施展猛烈的攻势。 其中,第52军的三个师受到了重点关注,这支部队由关麟征指挥,正面对着日军的强大压力。之后,史恩华少校和他的500名壮士承担了守卫草鞋岭的重任。 作为195师的一部分,史恩华出生于湖北的沔阳,他的军事生涯由于勇猛作战而名声显赫。草鞋岭的地势虽不险峻,只有稀疏的荒草覆盖,缺乏天然的防御条件。但这正是新墙河北岸最突出的前沿阵地,一旦日军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史恩华迅速行动,开始在草鞋岭构筑防御工事。他深知尽管自然条件不利,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迫使他必须在这里打一场阻击战。他和他的部队不仅要面对敌军的火力,还要克服地形上的不利。 他们的阵地虽简陋,却是保卫战线的关键。通过不断加固防线和调整战术布局,史恩华带领的守军在草鞋岭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日军试图多次攻破草鞋岭的防线,每一次都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史恩华的战术布置和部队的英勇表现,使得日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始终无法轻易突破。每一次的交战,都严重消耗了日军的战斗力,同时也为中国其他战区的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9月20日,日军奈良支队侦测到这一战略要点,随即调集5000余人对史恩华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在接下来的48小时里,史恩华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史恩华部队初期能够有效地利用高地对日军进行射击,造成了日军较大的伤亡。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子弹和物资迅速消耗,部队的抵抗力开始减弱。 9月22日下午,情况变得更为危急。195师的师长覃异之从后方发来电报,命令史恩华带领仅存的一百多名士兵突围,他承诺将用炮兵压制日军并派兵接应。面对这一命令,史恩华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在电话中向覃异之表明,自从被命令守卫草鞋岭以来,他和他的部队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即使是战死,也绝不撤退。说完这番话,史恩华愤然摔断电话,决定与部下留守到底。 此时,日军的攻势更加猛烈。傍晚时分,日军发起了对草鞋岭的最大规模正面攻击。史恩华和他的部下以极其有限的弹药进行了抵抗,半小时后弹尽粮绝。 在这绝望的时刻,史恩华和他的部下选择了最后的抵抗方式——跳出战壕,与日军进行近战。激烈的肉搏战持续了仅仅几分钟,史恩华营的每一位士兵都英勇地战死。 这场战斗,尽管以史恩华营全体阵亡告终,但他们的牺牲极大地阻延了日军的进攻计划,为主力部队的调整和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至今,史恩华和他的500壮士的故事仍在当地流传,成为了不屈不挠和英勇牺牲的象征。 来自 林民湛编著. 抗日将领林启东[M].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