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记录我的2024#写作笔记:写不出来的时候(上) 梁东方 好几天以来一直想写而

#记录我的2024#写作笔记:写不出来的时候(上) 梁东方 好几天以来一直想写而又一直无法写下去的文章,终于写完了,这种痛快是难以描述的,好像一下就把身上的重担给卸下去了一般,不必再苦苦冥想,不必再专门出去散步……其实一切的一切就只在写本身,面对字句和字句,有时候需要硬写,面对屏幕,盯着那一行字、那几段字。因为这是一个来回比较和思索的强迫过程,好像在生活中别的时候,别的场合下都没有这么直接,除了用足了劲儿拧螺丝的时候。 在轻松的同时稍微错后一点点就立刻感觉到了空虚,没有这种写作的烦恼纠缠,时间立刻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时候,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好像突然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的支撑。 一旦写完了,一旦不写了,生活就变得毫无意义。这像是一种本末倒置,似乎写作成了生命中第一位的东西,靠写作来支撑着的日常感受,靠感受的表达来继续着有感受的生活,才让自己有兴趣继续生活下去。 有正在写的文章,那所有不写文章的其他时间就都有用,偶尔的灵光一现,就有了新的角度和思路。这是有正在写的文章的时候的快乐。 写文章,有所创造实际上是支持着自己忍受日复一日的上班生活的最大支柱。一旦没有创造,没有可写的时候,这个支柱就立刻塌毁,立刻就觉着一分钟也不能再这么每天上班下班地运转了。 写作的枯竭,不是资源本身的枯竭,而是主体兴趣的突然消失。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就感觉累了,就不再愿意书写了,不再产生有火花的念头了。人生如花朵,其兴也勃,其衰也忽。 写不出来的时候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非常勉强地敲出来的东西,也都没有一点点灵魂,没有生命的气息,僵死而别扭。常言说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是有它的道理的。先不说写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僵死,就写作者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味同嚼蜡的受罪。这样的时候就不如去做点别的事情,哪怕是发呆或者干点家务活儿也好吧。 写作是需要灵魂参与的,敲击的手指如果不和自己活跃的头脑相联,拧螺丝的力道里如果没有飘飞的自由,是绝对不能长久的。 这样将最近想写的写完以后,人就又陷入到了一种无所事事的惆怅里。空落落的。看看已经列出来的题目,都已经写完了。翻翻各个不同的文件夹,都没有马上可以写的东西在那里等着了。突然进入到了一种没有东西可写的状态。实际上早晨才刚刚完成了两篇文章。但是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这样的夜晚如果没有东西正在写的话,整个人就会感觉不那么好了。写作中那种绞尽脑汁于每一句话的状态,突然卡住又突然流畅起来的状态,那种不管干什么脑子里都在想着文章下一步该怎么写下去的状态,会让人上瘾。 这种什么也不想写的状态,其实是对比着什么都想写,想写的东西排着队等着的日常状态而来的一种空白期、窗口期而言的;一旦到了这种状态之中,最好的选择就是离开电脑,离开键盘。去过一下普通的生活,不写作的生活。那样不仅可以使自己有暇于普通的生活,也很可能反而会很快就又有了新的灵感。 因为没有什么可写的状态,实际上是感觉麻木;内心没有灵感是因为没有被触发的机会,习惯了有感而发以后便一分钟的枯竭也忍受不了;习惯了创造以后,就无法再过不创造的生活,只有创造才有意义。 写作是有空档期的,就是无感,没有什么可写的,不知道要写什么的状态。不论是阅读还是出去感受尽付阙如,人整个处于一种麻木状态里,写作的麻木状态。重回了没有写作习惯之前的昏昏然里。 表达的兴趣,叙述的兴趣,书写的兴趣,写作的兴趣,并不总是有的,即便是一个已经养成了书写习惯的人,也并非每天每时都有的可写、有的要写。这其实很正常,只是在这样的正常里却有着让已经有了写作习惯的人感觉不舒服的空空荡荡的感觉。没有写的兴趣的时刻,就像突然失去了生活基础一样的惶惑和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