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被俘后在宴上拍桌不服,刘亚楼转身请出一人,他连敬三杯酒 1948年10月下旬,辽沈战役进入最后阶段。彼时,辽西兵团司令官廖耀湘率部与我军激战,但在我军强大攻势下,该部直接成了无头苍蝇,想进攻锦州不成、想南撤营口受阻、直到退至沈阳几乎溃不成军。 于是,我东北野战军则乘胜追击,向廖耀湘兵团各部纵深穿插、分割围歼,仅用40多个小时便全歼10万国民党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有鉴于此,廖耀湘在几个部下帮助下,迅速向南方突围,他们夜行晓藏,希望能赶到沈阳追上杜聿明的部队。 在逃跑过程中,廖耀湘花重金买来几件老百姓衣服化妆前行。然而在辽河边等渡船时,突然听说沈阳已解放,他顿感走投无路,坐在一棵大树下痛哭流涕,准备天黑后吊树上自缢。 最终在部下相劝下,廖耀湘打消了自杀念头,又起来继续走,谁知路上遇到了解放军巡逻小队的盘查,遂被抓了当俘虏。 那么当了阶下囚,廖耀湘应该收敛锋芒悔过自新才是,但他被关进战犯管理所后却依然自负目中无人,并且常说自己的失败非战之过,是上峰举棋不定,一再贻误战机的缘故,并不是自己军事指挥不利的结果。 其实对于这些国民党战犯,毛主席一直希望争取他们对红色阵营的支持,于是就指示东野举办一个宴会,以此传达友好信号。 谁知在宴会上廖耀湘显得特别傲气,竟然说什么“解放军只会搞偷袭,有本事摆开阵势堂堂正正打一场”,看来还是对战败还很不服气。 面对这个“刺头”的无理取闹,参谋长刘亚楼也没有说话,直接起身请出一个人来,可以说当那个人出现后,廖耀湘的表情立马恭敬起来,赶快对来人立正敬礼。 原来,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学长郑洞国。 郑洞国也是黄埔元老,只不过他是黄埔一期,而廖耀湘是黄埔六期,而他的军旅生涯也是从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开始的。 当初北伐期间,郑洞国深切感受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民众运动的强大力量,但他还是一直把校长蒋介石作为革命领导者来拥戴,并且在国民党右派发动“清共”后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里。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有着爱国情怀的郑洞国率部奋起抗日,在长城古北口、台儿庄、昆仑关等地不断抗击日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昆仑战役中,郑洞国作为荣誉第一师的师长与廖耀湘等人同在杜聿明麾下的第五军任职,这对同门师兄弟此时是真正的战友,最终两人珠联璧合才将敌人一起击败。 后来,郑洞国指挥中国驻印军反攻日军,为收复缅北及支援整个缅甸战场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还在南京参加了日军投降仪式,这对于一个半生矢志报国的军人来说,无疑是最为自豪且欣慰的时刻,也颇让廖耀湘钦佩不已。 1948年春,郑洞国受命困守长春对抗解放军,但长春很快陷入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中,于是,在反复考虑下,郑洞国最终在长春西城率部4.7万人投诚,从此走向了光明。 彼时,昔日的国民党好友在共产党举办的宴会上相逢,可以说极尽讽刺意味,但郑洞国已经从思想上转变过来,投靠了人民的阵营。 就这样,当廖耀湘看到郑洞国出现后,思想顿时放松不少,连忙拿起酒杯敬了他三杯酒,席间再也没有出现胡言乱语现象。 最终,在郑洞国的潜移默化下,廖耀湘的思想也开始慢慢转变,并欣然应邀到解放军军事学院授课。 1961年,廖耀湘作为第三批改造先进的战犯被特赦释放,随即被任命为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 只不过由于特殊时期到来,廖耀湘也受到很大冲击,于1968年12月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