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在城里工作的二叔,只要村里人办事儿,二叔都会托人把礼钱给了,大伯还曾劝他不用这么

在城里工作的二叔,只要村里人办事儿,二叔都会托人把礼钱给了,大伯还曾劝他不用这么麻烦,但是等到多年以后,大家才明白二叔的智慧。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二叔从小就是家里的骄傲,小时候,每次村里人谈到“家里谁学习最好”,总能听到我二叔的名字。   那会儿我们家条件并不好,爷爷奶奶去世早,家里全靠大伯在地里刨食。但是二叔从小就是读书的料,成绩一直很好。   果不其然,二叔高考那年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大学。那是村里人第一次听说我们村有孩子考上大学,全村都轰动了。   二叔上大学后,没几年就留在了城里工作,结婚生子,彻底成了“城里人”。可尽管他人不在村子,他对村里的情分却从未断过。   我清楚地记得,村里每逢有婚丧嫁娶等大事,二叔总是托人把礼钱送回来。   这事儿在村里人眼里挺稀罕,毕竟二叔早已不在村里住了,而且也很少回来走动。大伯倒是多次劝过二叔,觉得他没必要这么麻烦。   有一次,在村里一个亲戚家办喜事之后,我听见大伯给二叔打电话:“你不在村里,何必还花这钱?将来你在城里办事,村里人哪能跑这么远去还礼?”可二叔说:“乡里乡亲的,这份情不能断。”   当时我年纪还小,听不懂大伯和二叔的争论。村里人的规矩是礼尚往来,但二叔常年在外,村里办事他去不了,照大伯的说法,这钱送了也是“白送”,以后他办事村里人也难得去城里回礼。   可二叔坚持了下来,无论村里谁家有事,他总是让人捎上礼金,毫不含糊。转眼几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大多数也像二叔一样,离开了老家,搬到了城市里,村里的老房子渐渐空了下来。   可是二叔家里的老房子一直保持得很好,每次我们回村,都能发现房子周围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原来,是村里人帮着看顾着。他们说二叔这些年一直没忘乡里,村里有个啥事儿,二叔从没落下过,这点情分,大家记在心里。   后来,二叔身体不好,住院时,村里好几个人特地跑到城里去看他。我在医院里看到村里几个长辈拎着礼物走进病房,二叔躺在床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一刻,我才明白了二叔这些年所坚持的东西。   大伯当年说的没错,按道理,二叔离开了村里,村里人以后很少有机会到城里回礼。可二叔并不在意这点。他在意的是与村里人之间的情分,是那些年少时在村子里的成长经历,是家乡给他的归属感。   二叔出院后,我们全家一起回了村。那次回来,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二叔的智慧。村里人自发地帮忙打理他的老房子,有事儿总是先想着二叔。   大伯当年不理解二叔的坚持,如今也慢慢明白了:二叔不是为了眼前的回报,而是为了维系长久的情感和归属。   村里人对二叔的好,是对他多年坚持的回报。而我也从二叔的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人情往来,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心与心的连接。   或许礼钱只是一个形式,但它背后,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如今村子里的老房子依然挺立在那儿,二叔时不时还会回去看看。    本文声明: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和文章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