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晚年居住在一套破旧的平房里,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她将自己积攒的1000万资金慷慨捐赠给了她的家乡。 马旭出生于黑龙江木兰县1947年的时候正式参军,成为了一名医务人员,当时和黄继光是在同一个部队的前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役。 虽然是女子,但是在战场上有胆有识,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男子,她多次在战场上凭借优秀表现立功,受到很多嘉奖。 马旭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但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和进步,新中国成立以后,她也是进入到军医大学继续深入学习,后来从学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原本的武汉军区总医院。 1961年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改编为空降兵军,当时作为军医的马旭,主动申请到空降部队,并且参加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 不过马旭的身材比较娇小,而且体重身高各方面都并不达标,因此当时并没有被同意去到空降兵部队做保障工作。 但她自己下定决心,论如何都要留在空降兵部队,于是她开始每天在训练场上偷偷的观察其她的空降兵跳伞所做的动作,默默的记在心里,自己在无人的时候偷偷的去练习。 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肯定。从那以后,她获得了跳伞训练的正式资格。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能够成为一名正式的空降兵,她只是可以进入到空降部队去做训练而已。 此后20多年的时间,她累计跳伞共计140多次,是当时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 事实上她的本职工作仍然是军医,但是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她曾经说过,她必须要跟部队所有人一样,别人会跳伞她也会跳伞,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发挥军医的作用。 在当时的部队里面,她可以说是非常特别的存在,她的身高1米5都没有,整体体重也没有70斤。 当时连基本的合格线都没有到,但是就是这样的马旭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每天自己在家里用几个桌子搭起了一个简陋的跳台,自己天天在晚上面训练。 也正是她这种不服输的性格,以及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极限,才成就了中国的第1位女伞兵,她也是中国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除了日常训练以外,她在跳伞部队里面发现了很多士兵脚踝经常受伤,还和丈夫一起查阅资料,通过实践研究出一种特别的充气护脚踝的护具。 她跟丈夫两个人多次的根据实际情况研发出专利产品,保护每一个空降部队的士兵,在医务领域从事几十年工作,也开始发表很多优秀的论文内容,为中国空降部队发展与研究做了极大贡献。 而就是这样一个受到过很多次国家嘉奖,给国家做过卓越贡献的女空降兵晚年的时候却把自己所有积攒的积蓄都捐赠给了家乡,自己居住在一套破旧的平房里,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