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郎山,古称金纯山、须郎山、玉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西南,仙霞山脉北麓,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


江郎山以三爿石较为出名,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主峰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最高海拔819.1米,三峰之间有大弄、小弄可出入。
从唐宋以来,白居易、陆游、杨万里、辛弃疾、徐渭等名人都在江郎山留下诗作,明旅行家徐霞客更是三次造访此地。唐朝高士廉《文思博要》记载“有江氏三兄弟登巅化为石,故又名江郎山。”


白垩纪早期,江郎山所处的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拉张断陷,形成峡口盆地。
随后,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朝川组和方岩组在盆地中沉积,早白垩纪末或晚白垩纪初,强烈造山运动在火山岩盆地边缘产生高大山地,形成巨厚紫红色粗砾岩地层。
白垩纪晚期,两大断裂强烈挤压,峡口盆地逐渐隆升,内陆湖盆变为有出口的红色岩层盆地,由堆积地区转变为侵蚀地区。随着持续的侵蚀与剥蚀使大部分砾岩地层被侵蚀殆尽。


新生代以来,峡口盆地构造抬升,产生大量张断裂和节理,加速岩体切割与崩塌,促进了丹霞地貌的发育。
大约中新世时,江郎山地区被风化剥蚀成平原,三爿石还处于地下。上新世地壳抬升,三爿石被抬升剥蚀出来。上新世末,三爿石成为突出孤峰,耸立在上新世形成的平原之上,成为老年期丹霞地貌景观。
更新世早期,三爿石所在地块再次抬升约350米,抬起的平原遭受侵蚀成为丘陵山地,三爿石耸立于山顶,形成如今雄伟险峻的景观。

江郎山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郎峰、亚峰、灵峰三座石峰拔地而起,呈“川”字形排列,坡度达88°以上,相对高度分别为319m、271m和268m,是中国丹霞地貌中罕见的孤峰型景观。

郎峰与亚峰之间的大弄峡,以及亚峰与灵峰之间的小弄峡,峡谷高312米,长298米,最窄处不足4米,为全国之最,形成了“一线天”的奇特景观。


三峰四周皆为丹霞赤壁,是由巨厚红砂、砾岩层在地力作用下,经过长期的水流侵蚀和崩塌形成的,其规模在中国国内极为罕见。
江郎山的孤峰耸立在500米左右高程的低缓丘陵顶上,周边数百平方公里的红层区仅存这一座孤峰,侵蚀率达95%以上,这种宏观形态为中国丹霞地貌中所独有。


江郎山景区面积11.86平方公里,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须女湖和仙居寺等部分组成,景源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主要包括三爿石、一线天、伟人峰等,人文景观则有开明禅寺、江郎书院、摩崖石刻等。
沿着景区的中轴线,自南向北分别有一线天、登天坪、百步峡、钟鼓洞、会仙岩、伟人峰、十八曲、江郎书院、开明禅寺等主要景点。


江郎山景区以“奇峰赤壁”为主要特色,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之最的一线天、天然造化的伟人峰等150余处景点,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相辉映。
- 伟人峰:天然造化,酷似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侧面头像,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 须女湖:位于江郎山北麓山下,湖面狭长,峭壁激流,奇石林立,是江郎山景区内的人工湖。


- 开明禅寺:千年古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寺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香火旺盛。
- 江郎书院:千年学府,曾经培养出众多的人才,是江郎山景区内的重要文化遗迹之一。
- 摩崖石刻:江郎山有众多的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毛泽东手书体“江山如此多娇”摩崖石刻,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江郎山景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景区内植被丰富,有各种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植物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1991年5月,江郎山与仙霞岭、峡里湖、廿八都及浮盖山五大景区被评为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名胜区。


2010年8月,江郎山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7年2月,其所在风景区正式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