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的老店,说没就没?青岛一女大学生继承父母遗产后,将KTV店面租金从26.5万暴涨至45万,租客被逼到墙角,一场租赁大战一触即发! 这间KTV已在此经营15年,租客刚续签的5年合同还没到期,房东就狮子大开口,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信息来源:青岛电视台调解节目) “白嫖”!“吸血鬼”!“黑心房东”!——2021年的青岛,一场租金纠纷引爆网络,关键词一个比一个劲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小李,和一位经营KTV多年的老江湖崔先生。导火索是1600平米商铺租金的暴涨——从26.5万,一口气飙升到45万!吃瓜群众纷纷站队,有人怒斥房东“杀熟”,有人力挺小李维护权益,真相到底是什么?这可不是简单的“房东欺负租客”,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博弈逻辑。 回到2021年的青岛。小李大学毕业,回家待业。父母为了让她“有事干”,顺便体验“收租的快乐”,就把手里一套出租商铺交给她打理。这套商铺租给了崔先生,用来经营KTV。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就在小李准备享受“包租婆”生活时,她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崔先生的租金,15年没涨过! 15年!放到楼市里,足够一个三线城市房价翻几番了。而这间位于青岛三环、地段优越的1600平米商铺,租金却一直停留在26.5万元。同一地段,同等面积,市场价已经飙到50万左右。小李父母的“佛系”操作,简直是活雷锋。据说,当初老两口是看着崔先生创业不易,特意给了优惠,没想到市场变化这么大,当初的“善意”,如今成了“被薅羊毛”的证据。 租约到期,小李提出涨租到45万,虽说比市场价低,但对崔先生来说,也相当于翻倍了。崔先生当场傻眼,这涨幅,谁顶得住?他拿出各种理由:KTV生意不如以前,疫情期间亏损严重,刚花几百万装修……总之,就是没钱。潜台词是:你15年都没涨,凭什么现在涨?周围店铺50万关我什么事? 双方立场鲜明,小李认为涨价合理,符合市场规律,自己已经给足了老租户面子。崔先生则觉得小李不讲情面,完全不顾他的实际困难。他拒绝搬走,也拒绝续约,摆出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姿态。小李多次上门沟通,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事情闹大,媒体介入。记者一调查,发现小李家15年不涨租金确实罕见。周边房价翻了几番,小李家的租金却纹丝不动,这种“人间大爱”,在商业社会里,堪称奇葩。舆论开始转向,一部分人支持小李维护自身权益,另一部分人则同情崔先生的困境。 面对镜头,崔先生满腹委屈。他承认这些年KTV赚了不少钱,但现在生意不好做,疫情冲击大,装修又花了不少钱。小李涨租金,无疑是雪上加霜。他希望小李能体谅他的难处,再降点租金,或者给他更多时间搬迁。小李则坚持自己的立场,要求崔先生尽快搬离,以便重新出租店铺。 这场“租金拉锯战”,最终以崔先生承诺搬离告终。小李也做出了一些让步,给了他半年的搬迁时间。这看似简单的租赁纠纷,实则反映了市场规律与人情世故的冲突。 在市场经济下,价格波动是常态。房东有权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租金,租客也有权选择是否接受。小李的涨价行为,虽然幅度较大,但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脚的。崔先生15年享受了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这本身就是一种“超额收益”。 然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需要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小李父母当初的善意,并没有换来预期的回报,反而被崔先生视为理所当然。这种“我弱我有理”的心态,在商业社会中是行不通的。 如何平衡市场规则与人情世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房东和租客都应增强法律意识,签订规范的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青岛租金风波,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它提醒我们,在商业社会中,善良也要有底线,否则就容易成为别人眼中的“韭菜”。只有建立更加公平、透明、规范的租赁市场,才能真正实现房东和租客的双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