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0万房产到手,儿媳却要离婚?!2022年深圳一男子将母亲出资604万购买的婚房卖掉,准备孝敬老人家,不料妻子却将夫妻二人告上法庭,要求分割卖房所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对夫妻走到对峙公堂的地步?而男方手中又有什么关键证据,让女方最终败诉? 原来,这套房产虽然是6年前男方母亲全款购买,但房产证上却登记了儿子和儿媳两人的名字。6年间,房价翻了一番,如今卖出高达1280万。面对巨额利润,妻子坚持认为房产证上有自己的名字,理应分割一半财产。然而,男方却在法庭上出示了一份关键证据——当初母亲出资购房时的转账记录和一份双方签署的协议,协议明确约定房产归属儿子所有。最终,法院判定房屋归属男方,女方无法分割房产售卖所得。 深圳,一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来追梦。然而,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也上演着一幕幕令人唏嘘的婚姻悲喜剧。最近,一起关于婚房买卖引发的离婚大战,将当代婚姻中的房产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也引发了人们对婚姻本质的深思。 故事的主人公是王先生和孙女士,一对普通的深圳夫妻。2014年,他们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婚后的生活并非想象中那般甜蜜。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只能选择与王先生父母同住。狭小的空间、不同的生活习惯、剪不断理还乱的婆媳关系,让这个原本就不大的家充满了火药味。 为了缓和矛盾,王先生的母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出资为儿子儿媳购置房产。2014年,深圳的房价虽然没有现在这般高不可攀,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先生的母亲毅然决然地拿出了半辈子的积蓄,支付了604万元的首付款,为小夫妻俩在福田区购置了一套房产。房产证上登记的是王先生的名字,小夫妻俩也终于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家。 然而,新房并没有带来新的开始,反而成为日后争端的导火索。搬离婆家后,夫妻俩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生活琐事、性格不合,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最终将这段婚姻推向了破裂的边缘。2021年,这段维持了7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王先生和孙女士开始了分居生活。 分居期间,王先生看着每个月依然在为房贷奔波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当初母亲为了他们的婚姻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如今这段婚姻却走向了破裂,而母亲还要独自承担沉重的房贷压力,这让他于心不忍。思虑再三,王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房子卖掉。 2022年,深圳的房价已经今非昔比,当初604万购置的房产,如今已经升值到1280万。王先生将房子卖掉后,没有丝毫犹豫,将1280万房款全部转给了母亲,希望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然而,这笔巨款却意外地成为了压垮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得知王先生将房子卖掉并将房款全部给了母亲,孙女士顿时炸了锅。她气势汹汹地找到了王先生,声称房子是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自己有权分割售房款,要求王先生必须分给自己一半。 面对孙女士的无理要求,王先生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怒。他无法理解,当初买房、还贷,孙女士没有出一分钱,如今离婚了,却来分一杯羹,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只能对簿公堂。 法庭上,面对孙女士的指责,王先生拿出了一个关键性证据:一份他和母亲在购房时签署的代持协议。这份协议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明:王先生只是名义上的房主,房产的实际所有人是他的母亲。除此之外,王先生还提供了银行流水、购房合同、首付记录、月供记录等一系列证据,证明这套房子从始至终都是由母亲出资购买和偿还贷款的,与孙女士没有半毛钱关系。 最终,法院根据代持协议及相关证据,判定孙女士无权分割售房款。听到判决结果,孙女士顿时傻了眼,她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借着婚姻的名义分得一笔巨款,没想到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这场婚房争夺战,最终以孙女士的败诉而告终。然而,这起案件却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有人支持法院判决,认为孙女士“想白嫖”、“想不劳而获”,就应该让她“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有人对王先生母亲的遭遇表示同情,认为老人辛苦半辈子攒下的钱,却被儿媳妇惦记,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起案件,折射出当代婚姻中日益凸显的房产问题。房子,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居住属性,成为了婚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衡量婚姻价值的天平。当婚姻关系中掺杂了过多的物质和利益,爱情的天平就会失去平衡,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 王先生母亲签署“代持协议”的行为,虽然从法律上保障了自己的财产安全,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对婚姻稳定性的信心不足。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在子女结婚前签署各种协议,以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这种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但也折射出一种无奈的现实:婚姻不再是单纯的爱情结合,而是充满了算计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