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太监王振,罪该万死

1449年八月,明军征讨瓦剌吃了败仗。在溃逃过程中,王振竟然提出走紫荆关,想邀请明英宗到老家蔚州坐坐。却担心人太多踏毁了他的庄稼,下令转道向东。 一名教官,能够带好一群人上最基本的能力。而王振这个不成功的教官,居然异想天开,妄想带领几十万人马打胜仗,这梦也做得太不切实际了! 王振是个读书人,略通经史,做过教官,总之混的很不成功,否则也不会去自宫当太监。 不得不说,他王振这条路走对了,进宫后得到朱棣的认可,明仁宗朱高炽也很信任他。后来被朱瞻基任命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 王振陪伴朱祁镇左右,在朱祁镇眼里他比任何人都亲,被称为“王伴伴”,朱祁镇对其非常宠信。 朱祁镇即位后,王振蠢蠢欲动,想要起飞,但受到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三位内阁辅臣的压制,太皇太后更是屡次警告王振:不得干预朝政。 在多方压制下的王振战战兢兢,即使荣宠正浓,也不敢明面上干涉朝政。 直到1442年太皇太后去世,而此时杨荣已病逝,杨士奇因儿子犯事引咎辞职,王振开始肆无忌惮。 王振开始放飞自我,大胆摘除了朱元璋挂在宫门口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并大肆修造府邸,和为自己求福的智化寺。 任由一个宦官冒犯自己的祖宗,朱祁镇实在是令人费解极了。 就这样,王振逐渐独揽大权,在朝堂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 刚好这时的王振,因为没有了追求目标而觉得很无聊,想因为他要的都得到了。 于是,王振突发奇想,想要开辟未知新领域:上战场建功立业! 开什么玩笑!一个连几十人都带不好的教书匠,哪来的资格和自信调遣军队作战? 不用急,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这题王振会,只要皇帝朱祁镇听他的,要干什么都行。 王振明白,凭他自己是不可能带兵打仗的,他想到了借朱祁镇的势。于是,王振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朱祁镇自然是答应了。 消息一出,大臣们纷纷反对,可惜王振脸大,反对无效。于是短短几天之内,朱祁镇带着集结起来的五十万大军征讨瓦剌。 随行的自然少不了王振,还有英国公张辅等几百名将领朝臣。 朱祁镇一行走到宣府时,天气风雨交加极其恶劣,大臣们再次请求英宗回宫,没想到惹怒了王振,将他们编入军中。 滑稽的是,这五十多万人还没到大同,就开始缺少粮食了,一路留下很多饿死的尸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 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王振想送死的决心。 到了大同,瓦剌人使诈诱敌深入,王振决定北上,钦天监正彭德清以卦象不祥为由再次劝阻,他也不听。 真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王振坚持作死,直到前锋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镇守大同的太监郭敬再次劝阻,王振这才同意往回走。 但在王振看来,他们不是在逃跑而是旅游观光,他还有闲情提出走紫荆关,想邀请英宗到老家蔚州坐坐,却又担心人太多踏毁了他的庄稼,才下令转道向东。 不料中途遇到追兵,牺牲了朱勇及其率领的三万人马,才堪堪逃到土木堡。 而这个时候,他们本来可以在天黑前赶到二十里外的怀来。王振却说辎重还没到,怎么都要留在土木堡,真是脑壳有包! 他们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刚起床,瓦剌军就把土木堡围成了铁桶。更要命的是,土木堡南15里的水源,也被瓦剌占领了! 明军渇了两天,只得挖井自救,悲催的是,二丈深也没出一滴水。 也先趁机假装议和,王振在派人前去议和的同时,下令移营就水。 由于王振低劣的统帅,队伍一开始行动就乱套了。走出三里地时,遭到瓦剌军四面合,明军唯一能做的只有逃跑。 英国公张辅,王佐,学士曹鼐、张益等数百名随军大臣全部战死。 明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王振,凭一己之力,不但拖累了几百位大臣和无数将士,差点让大明朝亡国,真正的罪该万死。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文化高的如姚广孝之流,还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最最可怕的流氓,恰是王振这样的,不懂装懂的半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