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婴儿笔记:秋雨绵绵地铁游 梁东方 婴儿对地铁情有独钟,每次经过地铁车站都会用手指,同时发出一声短促的“啊”,来表示这里是她感兴趣的,是她来过的地方。夏天天气炎热,凉爽的地铁车站成了很多遛娃的人的首选之地。雨天无处可去,地铁车站也是个好地方。这次带着依旧兴致勃勃的婴儿一阶一阶的下到地下,赫然发现,上次来的时候她还不会走,这次已经自己能站立、能行走。 能独立站立和行走的婴儿在地铁车站里的兴趣点依旧多有,母婴室的指示标志上的卡通画,消防电话的红色方框按钮,紧急出口的指示牌甚至是雨天路滑的警示牌,都是她一一要摸一摸的地方。当然最感兴趣的还是出入口,刷卡进去和刷卡出来的位置,她依旧是坚定地用手指着“啊”的一声,表示要去、要去。 顺着婴儿的关注点会发现,一向不太在意的地铁车站里,灯光明亮,地表和墙面都很整洁,各种指示不遗余力地在所有的节点位置上指引着、广告着、宣传着各种信息。从自动售票机、售货机到票价计算表格,从进出站口的与地面上的街道的详细关系到防水沙袋、消防器材、安检导引……在以前从未这样沿着婴儿的眼光去看的时候,这琳琅满目的一切好像都不曾存在一般。 为了满足婴儿的观察欲,干脆也就安检以后刷卡进了站。进了站婴儿的眼睛更不够用了,这也看那也摸,抱着看,下来走,一个方向的地铁来了,一个方向的地铁走了,一来一走在她眼里都是神奇的玩具世界。这一刻,你感觉好像她到地铁站里来不是为了乘坐地铁,只是来看车来车往。不过车来了,眼前的双层门打开,走进车厢里去,还是更新奇的体验,还是更能让她兴致勃勃。这是属于婴儿的“随遇而安”,在任何环境里都能立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点,并且立刻就将这个感兴趣的点作为此行的全部目的一样的去专注地观察。 在地铁里遇到熟人,熟人目不斜视地走过来又走过去,我叫住他的时候他还有点不能相信的惊讶:难以想象我带着这样一个娃娃在地铁里缓步与驻足的状态。这时候的婴儿就将全部注意力转移到了我和熟人说话的你一言无一语之中来了,双方的笑和双方的客气,偶遇与告辞的格式,都由此烙印到了她小小的头脑里。熟人告辞以后,恢复到正常地要赶上最近一趟车的匆匆节奏,很快就不见了。婴儿的目光追寻了一下,马上转回来,重新发现车站内她四顾不暇的新的兴趣点。 进了车厢,列车开动,只坐了一下就一定要我抱着站起来,我站起来她好双手去抓那些悬在空中的抓手,紧紧地抓着,用婴儿握的力量。我慢慢地松手,她都好像都能自己悬那么一下! 这个游戏进行了好长时间,以至于远远地一个小伙子跑过来对我说,到我的座位坐吧,我只有几站就下车!我道谢以后告诉他是怎么回事,小伙子回头看了看,还有点失落,说:“哦,你原来是有座位啊!” 地铁频繁地到站,逐渐停下、开门、关门、启动,风驰电掣地疾驶,一连串的运行状态在她开始的惊讶和后来的一再重复里,逐渐就变得熟悉起来。婴儿观察状态的一大优点是不掺杂任何自我的先入之见,非常纯粹,绝对没有注入居高临下或者自卑自惭,不管见过没见过一律都采取了一种第一见到一样的全力以赴、不及其余。这是作为观察者自身的美,是只有外人才可能注意得到,婴儿自己完全不自知的美好状态。 地铁到了换乘点,上下电梯之外还多了一个巨大的换乘层,空间宽敞复杂了很多,人们向着各个方向走,在总体上有一致性的人流之中,也不乏站着接打电话或者聊天的人,不乏一时不能判断应该怎么走的人,形成了一种现代城市里没有车辆之虞单纯是众多人行人停状态的热闹景观。婴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繁华和热闹,对包括地面上的换乘方向标志和站台上的追光灯广告在内的一切都看得津津有味,都要用脚去踩一踩,坐到地板上端详端详。 当然她还是对人更有兴趣,对经过的每一个人都瞪大了眼睛看,不管对方距离她的目光有多么近,不管对方是不是注意到了她在看,她都一如既往地以这样婴儿的方式去看。弄得人家马上就注意到了她的目光,却也只能笑笑。有的人善逗,就会冲她做个鬼脸;有的人不习惯这样被凝视,赶紧转过脸去。 她的全神贯注是非常纯粹的,尤其是在有孩子,有和她大致同龄的孩子出现的时候。她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看到了眼里,看他们自如地和大人交流,自如地和大人一起走路,看他们的穿着,看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她似乎可以直接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正确”行为方式和兴致点。在地铁里的人群世界里,她像块干燥的海绵。多少年以后她也许还能模糊地想起来,想起被亲人抱着在地铁里睁开眼看世界的片段场景记忆吧。在这个秋深了的下雨天。 有意思的是,整个地铁之行最让婴儿兴奋的桥段不在地铁的范围之内,在出了地铁,坐上自行车小座,将雨衣盖在她头顶上冒雨向回走的路上。她平生第一次这样在雨衣之下观看夜雨中的世界,不禁手舞足蹈,在小座上蹿动摇晃,不断发出自然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