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代名妓李师师听说宋徽宗病了,估摸着他今晚不会再来,便约来了老相好周邦彦。没想到两人正在卿卿我我之际,宋徽宗突然到访。吓得60岁的周邦彦如慌作一团,连滚带爬钻进了床底。 宋徽宗在历史上也是个“奇葩”的皇帝,除了不擅长帝王术,其他方面可谓是样样精通。 作为皇帝,宋徽宗身边自然不缺乏貌美的女子,但是又漂亮又富有才情的却没几个。 李师师出身一般,早年丧母跟在父亲身边长大,可惜命运捉弄,李师师4岁就因父亲入狱,成为了一名孤儿。 幸运的是有人收养了她,虽然收养人是一位青楼里的老嬷嬷,老嬷嬷对李师师很是喜爱,从小便培养她琴棋书画。 随着年纪增长,李师师出落得如出水芙蓉,更难的是李师师极富才情,在吟诗作词方面很有天赋。 漂亮又有才华的李师师,很快就成为了头牌,可谓是名动一时。 因为李师师冠有“才女”称号,无数文人骚客前来,只为亲眼见识一下李师师的风采。 宋徽宗在一次外出时听闻李师师大名便生出几分兴趣,等真正见到本人后,立即被其吸引。 这位万人至上的天子,不顾规矩礼数经常悄悄溜出宫,前来与李师师约会、吟诗作对。 有意思的是,还曾有史料记载,宋徽宗专门修了密道,就为了方便去见李师师。 因为宋徽宗的关系,李师师需要经常静候这位“大人物”的光临。 为此,以前同李师师交好的“蓝颜知己”们,也不方便经常来找她。要说与李师师关系莫逆的知己,当属风流才子周邦彦。 周邦彦擅长诗词,经常来找李师师饮酒聊天,他出身不错,一心痴迷于诗词歌赋,对于朝堂政事倒不是很感兴趣。 自少年起便经常流连于烟花之地,经常自己将自己创作出的诗词拿出来,让名伶、花魁们吟唱。 如果是用现代化来说,周邦彦就是个优秀的作词人,花魁们以唱他作的词为荣。周邦彦与李师师的相识时间,比宋徽宗认识李师师的时间还要早一些。 自从李师师入了宋徽宗的眼,周邦彦便不大敢来了。这次还是李师师说宋徽宗病了,二人料定宋徽宗不来,所以周邦彦才大着胆子前来赴约。 谁曾想,正在二人亲密畅谈之时,发现宋徽宗已经到了门口,周邦彦无奈之下只能躲进床底,也算是被迫“听了一回床脚”。 要说周邦彦也是欠,他听了也就罢了,偏还写了《少年游》赠予李师师。 李师师本就喜欢周邦彦作的词,拿到这首新词后,立即将其创作成曲。 很快这首曲子就传进了宋徽宗的耳朵里,大胆臣子不仅知晓自己的床弟之事,甚至还创作成诗词传唱,宋徽宗顿时不乐意了。 在朝堂之上,宋徽宗随便找了理由就将周邦彦调去了偏僻的地方。周邦彦也深知事情缘由,心中无比后悔自己的举止鲁莽,居然不小心就触怒了皇帝。 如今已经得罪了皇帝,再想拍拍皇帝马屁已经不是易事。挣不过只能认命就此作罢,恐怕自己下半辈子也就交代在犄角旮旯了。 周邦彦大笔一挥,再次写下颇负名气的《兰陵王》。 经由李师师唱出这首词曲,宋徽宗心中大震,他开始反思自己,为了一点小事就迁怒如此有才华的人,实属不该。 周邦彦因此得以班师回朝,相当于升了职。 真是“成也诗词,败也诗词”,周邦彦因为一首词被贬,也因为一首词被升了职。 这个故事来自于野史,至于真假恐怕只有当事人知晓了,但史料记载中三人之间确实有些关系匪浅的联系。 (参考资料:北宋"好声音"李师师夺冠 周邦彦作词遭徽宗眼红——中国新闻网.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