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贺知章唯一草书真迹,流落日本皇室之手,这字让张旭、怀素自叹不如! 草书史上有三

贺知章唯一草书真迹,流落日本皇室之手,这字让张旭、怀素自叹不如! 草书史上有三大辉煌时期:一是汉末魏晋,诞生了张芝、索靖、皇象、二王等一众大师;二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张旭、怀素两位“草圣”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三是明代,有解缙、徐渭、王阳明。 如果这三个时期再进行比较,论用笔之精熟,法度与情感的融合以及后世影响力,唐代更胜一筹。唐代书家在楷、草二体上取得的成就、达到的高度,空前绝后。 当代书家邱振中曾说“唐人草书浪漫自由,把法度化于无形,达到‘无我之境’……”。而开浪漫自由书风者,并非张、怀,而是贺知章。 很多人以为他只写诗,殊不知他的草书令众人折服,张旭、怀素不仅学过,还自叹不如。 李白把他比作“唐代王羲之”,写诗称赞:“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而刘禹锡则被其字深深震撼:“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 状元出身的贺知章才华横溢,自幼精于诗文翰墨,每次酒后都要纵笔挥毫,杜甫把他列为“饮中八仙”之一。晚年的贺知章曾写下一部小草书巨著,被学界称为“唐人小草范本”,它就是《孝经》。 很多学草书的朋友,认为《书谱》是草书的入门首选。但孙过庭此作虽有古法,但也存在用笔单调、一字万同的缺点。 窦臮在《述书赋》中就说:“虔礼凡草,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如见疑于冰冷,甘没齿于夏虫。” 但《孝经》则没有这一缺点,时人评价:“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达到了与天地造化相争的境界,“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孝经》全卷纵26厘米,横265.1厘米,共1500余字,字径大小约2厘米。 此作一直递藏有序,于明末清初流入日本,被岛国皇室世代珍藏已有300多年,至今安放于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被视为“国宝”。我国专家多次交涉讨要,均被拒绝。 贺知章的草书取法于二王,并融入汉简与章草写法,用笔精谨细腻,丰富多变。同时《孝经》一定程度上又突破二王的规矩,纵逸潇洒,给人以张狂、内敛结合的美,从二王到颠张,此作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帖用笔方圆兼备,锋芒外露,棱角分明,转折处也有绞转处理,或富有张力,或圭角外显,变化多端。 “节笔”处理较多,提按灵巧,收笔戛然而止,干脆利落。结字因字赋形,奇崛险宕,欹正交杂,颇为畅快。 贺知章的草书妙在随心所欲不逾矩,妙在点画细腻,结字精准,是我们学习正宗草法的绝佳范本。 而今,我们将贺知章《孝经》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唐贺知章草书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