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婴儿笔记:好像不再是婴儿却还是觉着是婴儿 梁东方 隔了几天再见,婴儿的认知和情志都有了明确的进步,让人十分惊喜。到家里去接她,她看见我以后表情丰富,双手挥舞,拿着一件衣服就跑过来递给我,意思是给她穿上外罩,出发。 出去玩了回来,她妈妈接过去以后马上回身和我挥手再见。不再是以前那样在反复引导下也只挥一下手就低头去抓玩具去了,而是一直挥手,一直到我慢慢地关上门。 她喜欢地铁车站,每次经过的时候都会伸出小胳膊小手指着,嘴里“啊”的一声,意思是这里是她曾经来过的地方,是她感兴趣的地方。之前天气炎热,地铁是个避暑的好位置,很多带娃娃的大人都会到地铁车站里来。现在不知不觉已经有一个月没有来过了,把她放在她很喜欢站一站的地铁车站口的玻璃墙外沿上,看见矮墙顶上一个个向上的射灯,她满脸笑容地走过去,一个个用脚踩住。这个景象让人感慨,因为上次她站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还不会走,现在已经行走自如了。短短的一个多时间,对一个婴儿来说每天都会有的进步积累起来就能产生如此直观可见的成长。 她现在会走了,活动能力强了,就不单单是站在短墙上走了,要顺着楼梯一阶一阶地往下走,每一阶走得都很艰难也都走得兴致勃勃。一直走到最后几阶的时候才伸出两臂让抱起来,抱起来以后让她回看上面高高的楼梯,告诉她刚才你一步步走下来的,很了不起啊。她似乎懂了,似乎也不怎么当回事,马上就指着旁边的扶梯,意思是站上去。这是她下来的目的。 在扶梯上她依旧坚持一阶一阶地向上走,走到最后突然没有台阶了,才有点吃惊地看着,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且立刻就想弄懂。于是愣愣地回身望着不断滚动着上升的扶梯,想往回走,赶紧告诉她这是上来的,要下去还得走楼梯。她听懂了。还不会说话的她,对大多数话都已经能听得懂。她现在还是个明白了很多事却依旧沉默的小娃娃。 她处于一个独特的人生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话都能听懂,但是几乎不会说任何话。除了偶尔会不由自主般地发出爸爸爸几个简单音节之外,基本上就是高兴的时候的咿咿呀呀的婴声婴语了。 这种情况一岁两个月会走了以后,会独立走动站立于地面上、于大庭广众之中从而很像是一个接近于完备的人了的时候,显得很突出:就剩下会说话了。 无数事实证明,不会说话只是会说话之前的一个阶段而已,默默地看,默默地听,看多了、听多了,到了一定的程度,某一天就会突然开口说话。这是个自然的过程,关键是不要打断、尽量呵护这一段默默地看、默默地听的自然进程,尽量提供更多的聆听的机会,不要因为她不会说话而不和她说话。 这种婴儿界临人生大千世界的时候的自我状态,既是发育过程的自然而然,也是一种获得保护的本能表现。面对这么小而精致的小人儿,非亲非故也会让人觉着喜欢,觉着要好好加以呵护。 她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却又好像对一切都无所畏惧,她身体能力还非常有限却好像始终保持着对外在的一切的持续探索欲望。她没有成年人的瞻前顾后,对于自己置身其间的任何环境都只是充满了好奇,被观察了解的渴望支配着进入无我之境。 抱着奶气地瞪着好像不会眨的眼睛的她,看她对周围的一切都目不转睛地看啊看的情形,总是会由衷地泛起阵阵热烈的爱意。这就是婴儿独一无二的巨大魅力。 现在,她自己站在两个大一点的孩子面前看人家吹泡泡的样子,聚精会神、兴趣盎然。看着两个孩子娴熟地从彩色小桶里蘸了肥皂水放到嘴上一吹,就形成了一串四处乱飞的泡泡,伸手去摸就会消失的泡泡,这样神奇的事情,是她平生第一次如此切近地看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再次在她眼前展开,使她深深着迷。 她完全不在乎自己这样痴痴地站到别人面前的话,别人会怎么看自己的问题。这个年龄段还没有以别人的眼光来回看自己的想象能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一切也都是水到渠成的。婴儿还在一种真人真我的自然状态,无所谓自己的形象,无所谓自己在人群中的社会角色之类的人间庸常观点与态度。 但是,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她已经能独立站到人群中了,不依靠谁就能独立站立,不依靠谁就能独自全神贯注,不再是婴儿了。 这是一向的养育所追求的,也是一旦自然发生却又让人依依不舍的。将近一岁三个月的时候,她在这一刻实现了这样的进步,也让我有了一点点混合了惋惜的失落。好在这种复杂的感受马上就被化解了:好像不再是婴儿了,只是这一刻,马上就还会回到婴儿的模样。 尽管很长时间,她都专注于别人吹泡泡而忘了我的存在。可等突然看到我就蹲在两米之外的时候,就突然伸开两臂踉跄着奔跑过来,投入我的怀抱。这是她对外面的世界聚精会神地“研读”了一段时间之后,骤然意识到应该马上返回自己熟悉的被呵护状态的欣喜,包含着自己对外面世界探索的肯定与感慨。这对她来说已经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探险,开始得不知不觉,结束的时候却有了如释重负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