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年,朱高炽弥留之际,对张皇后说道:我要5个后妃陪葬就好。张皇后悲痛之余,却窃笑:郭贵妃啊,你可跑不了了。郭氏赫然出现在殉葬名单之中,这究竟是朱高炽的意思,还是另有隐情?
公元1425年,朱高炽快挂那会儿,跟张皇后说:“我死后,就五个后妃陪我得了。”张皇后一听,心里那个难过啊,但嘴角还是忍不住往上翘:“嘿,郭贵妃,这回你可跑不掉咯!”郭贵妃的名字赫然在殉葬名单上,这到底是朱高炽的遗愿呢,还是背后有啥猫腻?
说起来,咱们中国这殉葬的老传统,那可是历史悠久,几千年了都。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老百姓,都爱这么干。《左传》里头都提了:“君子啊,想的是大道,不是吃饭那点小事。”但古代那些皇帝老儿,不光想大道,连死后怎么风光都想好了。殉葬这事儿,春秋战国那会儿就有了,一直闹腾到明朝才慢慢消停。朱高炽这位明朝大佬,他的走和这殉葬制度那是绑一块儿了,背后的故事,啧啧,够人琢磨一阵子的。朱高炽,明成祖朱棣家的头牌大公子,庙号还挺响亮,叫仁宗。这家伙皇帝瘾还没过够呢,就匆匆下台了,前后加起来才十个月。在这之前,他就像被老爹朱棣追着打的游戏角色,为了保住太子的宝座,天天装孙子,低调得跟个隐形人一样,特别是美女面前,那叫一个坐怀不乱。可一当上皇帝,嘿,他就像脱缰的野马,吃喝玩乐全来了,尤其是酒和美人,那是一样不落。结果呢,大家伙儿一合计,他这突然没了,八成是玩火自焚,身体给掏空了。
到了1425年5月29号这天,朱高炽眼瞅着自己快不行了,赶紧写了封遗书,说皇位得给儿子朱瞻基接着玩。刚写完,人就躺钦安殿里不动弹了。临走前,后宫那些小姐姐们哭得梨花带雨的,有的小声抽泣,有的默默流泪,既是为他这位皇上老公的离去伤心,也是为自个儿以后的日子发愁呢。这时候,朱高炽突然跟张皇后喊话:“哎,皇后来我这大殿一趟呗!”他一见皇后,就悠悠地说:“我这辈子啊,平平淡淡没啥大作为,死后也不想搞啥豪华葬礼,就五个妃子陪我就行,多了我也照应不过来。”
你知道吗,古代那会儿,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土豪地主,甚至有点小钱的百姓,死了都想拉几个活人一起下葬。这风气从春秋那会儿就开始了,一直到明英宗才算是彻底给断了。古人嘛,总想着到了阴间也得有人伺候,所以选个丫鬟啊、小妾啊的跟着,图个死后也享福。
说起来,明朝这陪葬的规矩还是朱元璋老爷子定的。他老人家说了,后宫那些没生过娃,家里又没背景的嫔妃,皇帝一走,就得跟着去。
所以,当张皇后听到朱高炽这话,脸上虽然挂着几分不舍,心里头却跟放鞭炮似的乐开了花。为啥?因为这一道旨意,直接帮她把心头大患——郭贵妃,给“送”走了。嘿,说到这位郭贵妃,那可是明朝开国大佬郭英的千金,出身那叫一个金光闪闪,性格温柔得像春风里的桃花,嫁给还是太子那会儿的朱高炽后,仁宗爷的心就被她牢牢拴住了。后来朱高炽登基,立马封她为贵妃,还破了规矩,把她奶奶严氏也提拔成了营国夫人,这面子给的,杠杠的!
郭贵妃啊,除了家世好、受宠,最让人眼红的是她肚子争气,一连生了三个小王子。按说这样的配置,她早该是后宫的VIP,安全着陆那种,连殉葬这种倒霉事都不该沾边,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结果,朱高炽一走,嘿,一纸诏书加一杯毒酒就上门了,要她跟着去地下继续伺候仁宗爷。郭贵妃那叫一个懵:“开什么玩笑!我还有仨儿子呢,皇上咋可能舍得我?肯定是你们假传圣旨!”宣旨的太监笑得跟弥勒佛似的:“贵妃娘娘,借奴才十个胆也不敢啊,这可是真家伙。”看郭贵妃还是气鼓鼓的,他又补了一句:“正因为您有仨宝贝疙瘩,才得为他们着想。您要是一抗旨,那几位殿下可就遭殃了。”
这话一出,郭贵妃的火气瞬间灭了,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现在是砧板上的鱼,人家刀都磨好了。她心里那个恨啊:“皇后!绝对是皇后搞的鬼!这盘棋,她下得真绝!”明白过来后,郭贵妃也知道,为了孩子们,自己只能走这一步了。于是,她端起那杯毒酒,眼睛一闭,咕咚一声,干了!哎,这世道就是爱开玩笑,郭贵妃本想一了百了保娃平安,结果呢,她那三个小子先她一步去了西天,长寿?不存在的,搞不好还是有人背后动的手脚。郭贵妃和张皇后那点子恩怨情仇,让人不禁猜想,是不是张皇后搞的鬼,让她去陪葬?可也有人打抱不平,说张皇后哪有那么大能耐,八成是朱高炽自个儿舍不得爱妃,才下了这道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