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大师中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也有失算的时候!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两位,都

“大师中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也有失算的时候!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两位,都是近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大家”,他们一位名叫钱穆,另一位名叫陈寅恪,两人因为文学而相识,更因此而惺惺相惜,把彼此视为了挚友,但在那个战乱年代中,这些文学大师,终究也要面对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最终他们一位去了香港,一位留在了内地,正是因为这个不同的选择,也导致了两人不同的境遇!

陈寅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就深受文学的熏陶,而他在文学方面,也展现出了极大的天赋,曾远赴日本留学,后因祖籍而回国,并考入了复旦公学,毕业后,家里的长辈看到他的天赋后,决定要资助他去德国留学,之后陈寅恪就进入了柏林大学,又辗转去了苏黎世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哈佛大学,多年来的学习生涯,让他掌握了多门语言,归国之后便从清华大学执教。

陈寅恪的学问很是高深,不仅深受学校主任的器重,还曾得到梁启超的推荐,而梁启超先生更认为陈寅恪的学问远远高于他,因此校长便让陈寅恪,担任了导师一职,在工作稳定之后,他与唐筼结为了夫妇。

由于陈寅恪涉猎广泛,所以在执教期间,他曾担任中文、历史、哲学三系教授,他上课不仅幽默风趣,还常常把晦涩的知识,以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们都很喜欢他的课,而他的课上也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连门外都有学生听讲。

但好景不长,很快战争就全面爆发了,为了守住学校的根基,领导决定将学校转去云南,当作临时校址,陈寅恪作为教授之一自愿前往。在那些年里,他作为当时有名的大家,日本政府没少对他进行招揽,希望他能以自己的威望,来建一所学校,但是他每次都屡屡拒绝,还在这个艰难的时期,完成了多本著作。

终于等到战争胜利了,陈寅恪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岗位上,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著书立说,可是,没想到在那个特殊时期,陈寅恪却被别有用心之人,冠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就连他的心血,也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原本就孱弱的身体,因为连番的整治,而日渐衰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陈寅恪还不忘叮嘱家人,将自己的全部藏书,捐献给大学图书馆,而79岁的他,最终因病在广州逝世。

当年,好友钱穆本想劝陈寅恪一起去香港,但是对内地有着极深感情的陈寅恪不想离开,他想为新中国的建设做点贡献,所以在面对好友的好意时,他还是毅然拒绝了,钱穆深知他的品行,一旦他决定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于是嘱咐他要注意身体、两人要常通信,次日钱穆就前往了香港,之后还创立了书院。

钱穆没想到时隔多年,再次听到好友的消息时,竟然是他因病辞世的遗憾,相对于陈寅恪的79岁离世,钱穆却多活了十几年,他去世的时候,已经是95岁的高龄了,而每每提到陈寅恪这个昔日好友,钱穆总是忍不住叹息他离去的太早,以陈寅恪在国学上的成就,如果能多活几年,一定会有更大的成绩,可惜斯人已逝!

如果当年,陈寅恪选择和钱穆一起去香港,会不会也能像他一样“寿终正寝”呢?毕竟在陈寅恪最后的生命里,他一直活在打压和疾病之中,试想一下,一位曾经备受推崇的大师,如今却成了大家批判的对象,放在谁身上也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在身心的巨大折磨下,陈寅恪最终还是离开了,实在是令人惋惜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