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6年,六千解放军被三万的敌军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重要文件,准

1946年,六千解放军被三万的敌军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重要文件,准备与敌人拼命,万分紧要关头,一个地主却站出来说:“别着急,我能帮助你们突围!”

这个人便是胡之杰,曾经的国民党川军军长。经历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他,本应功成名就、台拱一方,没想到战争结束后遭遇排挤,只得隐姓埋名,过起了这闲云野鹤的生活。

胡之杰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时便立志报效国家。辛亥革命时,他毅然投身军旅,后又参加抗日战争,在川军中渐渐崭露头角。他深谙兵书战略,又善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颇得部下拥戴。后率部转战各地,立下赫赫战功。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大功告成之时,胡之杰竟遭遇排挤。原来在抗日烽火中,各路英雄竞相折桂,个人恩怨暂时抛诸脑后,联手对抗外敌。谁知一旦敌人退去,别有用心之人,又开始纷纷显山露水。

老蒋此人心胸狭隘,喜怒无常。他不信任出身其他派系的人,也忌惮川军的实力,唯恐他日造反夺权。于是设计削弱川军,明升暗降,逼走一批批人才。胡之杰尝尽人世冷暖,终于辞去军职,隐居家乡。

一转眼到了1946年,老蒋为了控制中原,调集30万大军,试图歼灭我解放军。我方只有6万之众,实力悬殊,只能节节败退。

这时,鄂东第二旅奉命断后掩护主力撤退。他们来到岳西休整,却被老部下包围。原来,这正是胡之杰当年带出的部队——川军整编第七十二师。

双方陷入僵持。我军已经做好死战的准备,一时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正当双方鼓足干劲,举枪对峙之时,胡之杰这个老相识竟然站了出来,笑吟吟地说:“你们且慢,我一个人便可退这三万人马!”

在座的人都大吃一惊,不明白一个普通老头如何有此本事。只见胡之杰似笑非笑,大步流星地直奔敌营。众人面面相觑,心想这老头莫不是会被敌人捉去击毙吧。

谁知次日破晓,我军竟然从敌军包围圈的一个缺口里悄悄溜走。原来胡之杰昨日便去拜访故友——师长傅翼和副师长祝顺鲲,三人高谈阔论,言笑晏晏。

胡之杰先是慷慨陈词,言之有理;继而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终于说服二人网开一面。老部下对老长官还是有几分念想,再加上形势所迫,这便放我军一马。我军也算是侥幸逃生,硬生生从鬼门关前溜走。

事后,我军旅长吴诚忠感慨万千:要不是胡老搭救,只怕我等一早已葬身鱼腹。或许天意如此,正是国共内战,胡之杰这等人才不应白白葬送,所以老天有眼,让我军死里逃生。

其实,胡之杰何须大义灭亲,挺身而出?他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与我军毫无瓜葛。或许就是缘分使然,他见我军严明纪律,真心为人民,不禁肃然起敬。

再加上,身为川军老长官,他比谁都清楚这些子弟兵的惨况。如果与我军血战,无论胜败都必然伤亡惨重。胡之杰自是舍不得。

所以,他撇开国共恩怨,只站在道义和人性的高度,不忍见中国人自相残杀,这才大义凛然,悍不畏死,孤身闯入虎穴。他的精神可歌可泣,让人肃然起敬。

事后我军离开小镇,胡之杰也没打算沽名钓誉。他仍过着不问世事的悠闲生活,偶尔上街溜达,或为镇里孩童讲学,颇有一番儒雅气度。

这样高尚的人,竟也被老蒋排挤至此田地。幸而天无绝人之路,解放战争结束之时,一批批像胡之杰这样的人才终得重用。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可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