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寂的战场上,只有呼啸的寒风拍打着战壕,志愿军战士们都已进入梦乡,唯独小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索性起身,抓起一把雪擦了把脸,决定到阵地前沿走走。 刚走出没多远,小李敏锐地察觉到异样——前方,几道黑影正悄无声息地匍匐前进,借着微弱的月光,他看清了,那是敌人! 他们想干什么?难道……想到这里,小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握紧了手中的钢枪。 1952年夏,朝鲜战场,硝烟弥漫。老秃山上,一场惨烈的战斗刚刚落下帷幕,阵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永远地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舍生忘死的壮举,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这位无名英雄,名叫倪祥明。 倪祥明的一生,仿佛被命运捉弄。 1925年,他出生在河南省杞县一个贫农家庭,还没来得及感受世界的温暖,就接连失去了父母的庇护。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战乱,也为倪祥明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还没来得及感受和平的喜悦,朝鲜战争的爆发,再次将他推向了命运的旋涡。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倪祥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志愿军的队伍,成为了115师343团7连4班的一名战士。 入朝作战后,他被派往了朝鲜战场西部战略要地——老秃山。这座海拔只有266米的小山头,却扼守着通往汉城的要道,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在战火硝烟的洗礼下,倪祥明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军战士。他亲眼目睹了战友们的英勇牺牲,也更加明白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他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在战斗间隙,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52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倪祥明失眠了。 那天晚上,天气闷热异常,山谷里没有一丝风,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火药味。 倪祥明信步走到阵地前沿,借着微弱的月光,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突然,他听到了一阵细微的金属碰撞声,像是枪械和弹匣摩擦的声音。 “难道是敌人?” 倪祥明心中一惊,多年的战斗经验告诉他,情况有些不对劲。 他悄悄地爬到战壕边,借着夜色的掩护,仔细地观察着山下的动静。 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影,正悄悄地朝着他们阵地摸过来。借着微弱的月光,倪祥明看清楚了,那是美军! 情况紧急,倪祥明没有丝毫犹豫,他一边大声呼喊着,一边拉响了手中的手榴弹,朝着敌人最密集的地方扔了过去。 “轰!”一声巨响,划破夜空,也打破了山谷的宁静。 手榴弹爆炸的火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山坡,也暴露了敌人的踪迹。 原本寂静的夜晚,顿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一场惨烈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倪祥明所在的阵地,首当其冲,遭到了敌人猛烈的攻击。 他们只有几个人,而敌人却有几十人之多。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倪祥明没有丝毫畏惧,他沉着冷静,指挥着战友们,依托着简陋的工事,顽强地抵抗着。 战斗异常惨烈,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血泊之中,阵地上只剩下倪祥明和另外两名战士还在苦苦支撑着。 二排长为了掩护战友撤退,毅然冲出战壕,用机枪扫射敌人,最终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目睹战友的牺牲,倪祥明悲愤交加,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他必须坚守阵地,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他红着眼睛,端起机枪,疯狂地扫射着,密集的子弹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身后就是祖国,是千千万万的同胞,他绝不能后退半步! 他不断地扣动扳机,直到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又拉响了身上的最后一颗手榴弹。 “轰!” 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倪祥明和冲上阵地的几个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一片狼藉的阵地上,找到了倪祥明的遗体。 他紧紧地握着一支步枪,身上满是弹孔和血迹,脸上却带着坚毅的笑容,仿佛在诉说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倪祥明的壮举,感动了所有的人。 他虽然没有留下遗言,但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 战后,倪祥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被追记特等功,他的英雄事迹,被永远载入了史册。 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战士,杞县人民政府在水东烈士陵园,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亭。 每年的清明节、烈士纪念日,都会有无数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祭奠这位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世界的和平,英勇献身的英雄。 他,是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象征! (信息来源:倪祥明:无名高地上的英雄2019-07-08·中国青年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