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中国炮兵眼看着炮弹受潮,士气低落,却不知这枚受潮的炮弹竟将改变历史的进程! 信息参考: 抗日战争纪念网-太湖县桂军412团9连高炮击毙侵华日军冢田攻大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兰州市委员会-中国空防部队太湖击毙日军大将冢田攻始末 1942年12月18日,安徽太湖县。连续几天的阴雨终于散去,大别山南麓的孙家湾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一片宁静祥和。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巨响打破,山谷中回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爆炸声。 村民们惊慌失措地跑出家门,只见远处圆峰尖上火光冲天,浓密的黑烟如同末日降临般直插云霄。 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村民朝着事发地点涌去,想要一探究竟。 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一架日军飞机残骸横卧在山坡上,机身断裂,机翼扭曲,还在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刺鼻的焦糊味。 村民们强忍着恐惧,小心翼翼地靠近,发现飞机周围散落着十一具尸体,早已面目全非。 其中,一名身穿呢子制服的日军军官格外引人注目,他被炸成数段,面部扭曲,死状惨烈。 很快,国民党太湖自卫队和当地驻军赶到现场,拉起警戒线,封锁了坠机地点。 经初步勘察,这架飞机至少身中三十多弹,油箱被完全摧毁,显然是在空中遭受猛烈攻击后坠毁。 清理现场的过程中,自卫队员在飞机残骸中找到一个公文包和一些被烧毁的物品,其中包括一份中国派遣军(华中)各部队主官姓名及部队驻地表、航空暗号手册以及三张航空搭乘券。 最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还发现了一沓名为“五号作战计划”的文件,尽管部分内容已被烧毁,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卫队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将文件和部分飞机残骸送往第21集团军总部进行调查。 与此同时,他们组织村民掩埋了日军尸体,并对坠机现场进行了彻底清理,试图抹去一切痕迹。 时间回到18日中午。桂军138师驻地,一名炮兵正在百无聊赖地擦拭炮弹。连日的阴雨让他担心炮弹受潮,嘴里不停地抱怨着。 仿佛是为了回应他的牢骚,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轰鸣声,一架日军飞机出现在视野中。 “鬼子飞机!”炮兵兴奋地大喊,多年与日军作战的经验告诉他,这架飞机飞得很低,正是攻击的绝佳时机。他立刻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师长,请求开炮。 师长当即下令,高射炮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炮口直指天空中的敌机。与此同时,部署在双尖、凤凰山等地的防空阵地也接到了命令,严阵以待。 原来,为了防御日军空袭,第48军在这一带构筑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 除了高射炮队,他们还在重要交通线和战略要地部署了多个机枪阵地,时刻监视着天空中的动静。 下午1点20分左右,这架日军飞机飞抵弥陀寺上空,也许是为了侦察地形,也许是太过轻敌,它降低了飞行高度,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机身上的膏药旗徽记。 “开炮!”随着师长一声令下,早已蓄势待发的高射炮怒吼起来,一枚炮弹精准命中了敌机的油箱。 飞机剧烈震颤,冒着浓烟,在空中无力地挣扎着。 双尖和凤凰山的机枪阵地抓住时机,密集的弹雨如同狂风暴雨般倾泻而出,将这架失去控制的飞机彻底打成了筛子。 最终,这架日军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挣扎着飞到孙家湾的圆峰尖附近,一头撞在一棵松树上,坠毁爆炸。 这架飞机上的所有乘客无一幸免,全部葬身火海。而其中一人,正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之一——冢田攻。 消息传开,举国震惊。谁也没想到,一次看似“意外”的炮击,竟然消灭了这样一个罪恶滔天的恶魔。 冢田攻,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意味着血腥、残暴和无尽的苦难。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冢田攻担任“华中方面军”参谋长,参与指挥了进攻上海的战役。 上海沦陷后,他极力鼓吹进攻南京,叫嚣着要“不惜一切代价”占领这座六朝古都。 在他的鼓动和策划下,日军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害,无数妇女惨遭蹂躏,这座历史名城沦为人间地狱。 然而,犯下滔天罪行的冢田攻,非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被日本政府视为“英雄”,回国后受到了天皇的接见,获得了晋升。 更令人发指的是,冢田攻并没有丝毫悔过之心,反而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积极推动太平洋战争爆发。 为了彻底征服中国,冢田攻提出了“五号作战计划”,计划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国的陪都重庆和红色革命圣地延安,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然而,天理昭昭,报应不爽。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最终也没能逃脱正义的审判。 炮兵的“意外”一炮,不仅击落了冢田攻的座机,更粉碎了日军妄图灭亡中国的“五号作战计划”,保卫了重庆和延安的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吾辈当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告慰先烈,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