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汪美红,一位安徽黄山的普通妇女。丈夫早逝,留下她和三个年幼的孩子。为了生活,她不得不挑起千斤重担,成为一名“挑山女人”。 20年来,她用血汗和泪水,一步一步将三个孩子拉扯成人,其中两个还考上了大学。她的故事被央视《看见》、《梦想合作团》等栏目报道,感动了无数国人。然而,谁能想到,这位伟大的母亲,竟会遭到婆家和全村人的谩骂? 她的大伯甚至指着她的鼻子怒斥:“不是好人!”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隐情?是什么让一个用生命诠释母爱的女人,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 参考资料: 纪录片《挑山的女人》 中央电视台《看见》专访汪美红 中央电视台《梦想合作团》 安徽黄山脚下,齐云山腰,有家茶馆,名字起得挺直白——“挑山女”。 你要是以为老板娘只是蹭个流量,图个噱头,那就低估了这名字的分量。搁十几年前,齐云山上,还真有位远近闻名的“挑山女”——汪美红。 那会儿,齐云山还没通公路,山上山下,全靠着一双脚板,来回倒腾。汪美红呢,硬是凭着一副瘦弱的肩膀,在这条崎岖山路上,挑起了一个家。 这事儿,还得从1994年说起。那年,汪美红丈夫打渔时出了意外,撇下她和三个孩子,撒手人寰。 大儿子天生体弱,还有白化病,看不见这花花世界。底下的一对龙凤胎,还不到吃奶的年纪。 祸不单行,婆家非但不体谅,反而觉得是她命硬“克夫”,成天指桑骂槐,要把她们母子四人赶出去。 娘家人看着心疼,劝她改嫁,说带着三个孩子,谁家敢要? 可汪美红倔,咬着牙说:“孩子是我的根,哪能说断就断?” 为了活下去,为了三个孩子,汪美红咬咬牙,一跺脚,干起了在当地被认为是男人专属的活计——挑山工。 齐云山,山路陡峭,从山脚到山顶,3700多级台阶,7公里路,比马拉松还磨人。汪美红硬是凭着一股狠劲,硬生生挑出了一条“生路”。 每天天还没亮,她就摸黑起床,去山下采购米面粮油,再一捆一捆绑上扁担。 一百多斤的担子,压弯了她的脊梁,也磨破了她的肩膀。一百斤的货物,4块5的工钱,她拼了命地多跑几趟,为的就是给孩子们多挣几块钱,多添一碗饭。 山路漫漫,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裳,也模糊了她的双眼。 有人劝她:“女人家家的,找个轻松活计得了,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她只是笑笑,擦擦汗,继续埋头赶路。因为她知道,山脚下,还有三个孩子,眼巴巴地等着她回家。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汪美红用自己并不宽阔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也挑起了三个孩子的希望。 日子虽然苦,但汪美红心里,始终憋着一口气,为母则刚,说的就是她这样的人。 孩子们也争气,大儿子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学会了盲人按摩,能自食其力。 龙凤胎兄妹俩从小就懂事,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经常帮汪美红做家务,照顾哥哥。 2011年,高考放榜,龙凤胎双双考上大学,哥哥去了安徽理工大学,妹妹被安徽医科大学录取。 消息传来,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谁也没想到,这个“命苦”的女人,竟然能把孩子供上大学。 可高昂的学费,又成了压在汪美红心头的一块巨石。 好在,命运没有亏待这个坚强的女人。 她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有企业家愿意资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也有爱心人士捐款,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汪美红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也因此被评为“黄山市十大杰出母亲”。 面对荣誉,汪美红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每个母亲都会做的事。” 2013年,齐云山通了公路,汪美红也结束了十几年的挑山生涯,在山脚下开了一家茶馆。 茶馆不大,却承载着她半生的辛酸与喜悦。 如今,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 每逢节假日,孩子们都会带着礼物,回到齐云山下,陪着母亲,聊聊家常,说说心里话。 夕阳西下,山风轻拂,茶香四溢,汪美红坐在茶馆门口,看着远处的青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间“挑山女”茶馆,见证了母爱的伟大与坚韧,也成为了齐云山上,一道最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