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125师不敌美军,遭受重创之后,师长王道全抛弃友军擅自撤离,导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125师不敌美军,遭受重创之后,师长王道全抛弃友军擅自撤离,导致后续计划落空。军长大发雷霆:“要不是因为他,我们也能成为万岁军!” 主要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万岁军”来历》) 1950年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响彻鸭绿江畔,42军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踏上了异国的土地。 彼时这支成立较晚的队伍,在彭德怀元帅眼中还是个“新兵蛋子”。 第一次战役中彭总将他们部署在东线,执行阻击任务,未曾想这支“新兵”却打出了惊人的战绩。 在军长吴瑞林的指挥下42军仅用十三天就粉碎了敌军数十次的疯狂进攻,歼敌三千余人,一战成名,彭总由此对这支队伍刮目相看。 然而真正考验42军实力的是即将到来的第二次战役。 第二次战役打响后,42军的任务是阻击美第八集团军切断其退路。 吴瑞林将军将部队一分为二,124师由师长苏克之率领,负责迂回穿插,阻击敌军。 125师则由师长王道全指挥,直插敌军心脏实施“掏心”战术。 战斗初期两支队伍都势如破竹,取得了骄人的战果。 尤其是在德川、宁远等地的战斗中,42军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重创了韩军第六师、第八师,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时此刻胜利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42军距离“万岁军”的荣耀也越来越近。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新仓里这个地方发生了错位。 125师在向顺川穿插的过程中,在新仓里遭遇了美军骑兵第一师第七团的顽强阻击。 面对美军的猛烈火力,373团2营损失惨重。 一向以敢打敢冲著称的王道全师长,此时却陷入了犹豫的泥潭。 打还是不打? 这个关乎战局走向的抉择,如同巨石般压在王道全的心头。 师长的犹豫不决迅速蔓延至整个师部,指挥层陷入一片混乱错失了最佳的进攻时机。 而此时苏克之率领的124师已经成功穿插到敌后,歼灭了大量敌军,缴获了大批物资。 如果125师能够抓住时机,与124师前后夹击美军第七团将插翅难逃。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王道全最终选择了撤退,错失了歼灭敌人的良机。 更让人痛心的是他的撤退命令,也让原本已经取得优势的124师不得不跟随后撤,白白错失了扩大战果的机会。 得知125师不战而退的消息,吴瑞林将军怒火中烧,摔碎了手中的碗。 他严令王道全必须连夜发起进攻,但为时已晚美军第七团早已趁机逃之夭夭。 42军未能按时抵达顺川和肃川,成为了第二次战役中最大的遗憾。 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完成穿插任务,切断美第八集团军的退路,那么等待美军的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42军也将和38军一样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万岁军”的荣誉称号。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王道全在新仓里的犹豫和怯战葬送了42军唾手可得的胜利,也让他们与“万岁军”的荣耀失之交臂。 战后吴瑞林将军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都充满了惋惜和遗憾。 他曾感叹道“我们要是能穿插到位,也是万岁军了!” 这句话既是对错失战机的无奈,也是对42军将士的鞭策。 王道全和苏克之这两位42军的师长,在第二次战役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指挥风格。 苏克之果断、勇猛,敢打敢拼,而王道全则显得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心理因素在战场决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战场上的瞬息万变,要求指挥员必须具备冷静的头脑、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执行力。 42军虽然错失了“万岁军”的称号,但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从42军的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到历史的厚重与深沉,也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错失的战机、未尽的功勋,都化作了历史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勿忘英雄,珍惜和平,吾辈自强!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