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大倭寇“就是一个谎言:你以为的戚继光抗倭有多少倭寇?其实大部分是中国人。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抗击外敌入侵的民族英雄。这些民族英雄在捍卫国家疆土,维护民族尊严方面为后世景仰,名垂青史。戚继光就是明代抗击倭寇侵略,保护东南沿海安全的民族英雄。 多少年来,戚继光抗倭的事迹被写入中学历史教材,成为弘扬爱国情怀的典型事例。2008年,邮政局还发行了《古代名将—戚继光》邮票两枚,纪念戚继光抗倭480周年。可见,戚继光在国人心中的地位。那么戚继光抗倭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从元朝末年开始,就有日本的海盗和浪人开始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当时中国就称呼这些骚扰我国东南沿海的日本强盗为“倭寇”。明朝建立以后,倭寇的侵略变本加厉,明代一直在防范倭寇的侵扰。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分别在浙江和福建抗击倭寇的侵略。我们熟悉的就是台州大捷。 今天我要说的则是嘉靖大倭寇的真实身份。 嘉靖大倭寇的一部分确实是日本强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所谓嘉靖大倭寇的另一部分则是中国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国人! 一、 重农抑商成为中国传统的国策 从商鞅变法开始,中国就确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韩非子早就把商人列入“五蠹”中,韩非子的开篇就是《五蠹》。因为商人游走各地,囤积居奇,获利丰厚。这和法家强调的重农是矛盾的。之后,中国的历朝历代都强调重农抑商。虽然个别的朝代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一定的松动。比如宋朝。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的高峰。商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经济职能在增强,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所以,宋王朝开始,才产生了市民文学:宋词、全曲、明清小说。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海外贸易的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哪个朝代都是“贱商”,商人地位低下,没有科举考试的权力,不准商人穿丝绸等等。商人,很多时候被称为“奸商“。 二、 明清的落日辉煌 明清时期是我们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则是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面对着世界工业化的滚滚大潮无动于衷,固守田园,固守农耕经济。“片板不许下海“”天朝物产丰盈“等等思想让中国在烂熟的农耕文明中徘徊。”洪武之治“”康乾盛世“都是中国 在渐趋衰落时候的回光返照。 但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东南沿海地区被卷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滚滚潮流之中。新航路开辟之后,经济全球化开始。葡萄牙为主的,澳门为中转站的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线,西班牙开辟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都让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明朝政府则是继续海禁。严禁东南沿海的商人出海贸易。明政府在延续着郑和下西洋以来的”朝贡贸易“。继续把非洲大草原上奔驰的长颈鹿当成是麒麟!中学历史教材上有一个数字”鸦片战争前的2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这些白银绝不仅仅是政府贸易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民间商人的收入。 三、 大部分倭寇的真实身份 当政府采取强硬手段禁止东南沿海的商人下海经商的时候,商人就开始走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的驱使之下,商人们走私的时候就以海盗和倭寇的身份来做掩护。目的是保护自己家人的安全,避免自己家人遭到政府的迫害。这些私商冒险行为在当时的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参与其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所以,戚继光抗击倭寇,其中非常多的所谓的倭寇就是东南沿海的私商!都是中国人! 死于戚继光刀枪之下的倭寇有一部分是日本的强盗。尤其是近代以后,抗日思想的民众化,抗击日本侵略的大背景之下,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再次被发掘,成为激发国人抗日的精神动力之一,鼓舞着甲午海战以后的国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戚继光抗击的倭寇,很大一部分是私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嘉靖大倭寇“就是一个谎言。所谓的倭寇是东南沿海私商的血泪和白骨。嘉靖皇帝的海禁政策造成了历史大悲剧。 嘉靖皇帝终于羽化,隆庆皇帝即位。新皇帝改变了嘉靖皇帝的海禁政策,使得海禁政策有所松弛。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倭寇的数量迅速下降,倭寇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私商再也不用倭寇和海盗的身份做掩护了,可以光明正大地从事海外贸易了。 漳州月港的开放,在厚重的闭关锁国的帷幕之下撕开了一道口子,和急速变化的世界有了一定的往来。但是统治者依然闭着眼睛。清王朝建立以后,更严格实行闭关政策。在世界经济急速发展,工业革命迅速蔓延,政治民主化建立的西方国家走向近代化的同时,我们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固守农耕、闭关锁国,思想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鸦片战争以后,百年的积贫积弱原因就大白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