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下一个邮票戏曲题材——《越剧》 新中国发行的邮票,多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建设成就、风光名胜、珍稀动植物。邮票发行的另一个功能是宣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戏曲题材成为其中重要的系列。 已经发行的戏曲题材邮票,除了京剧生、旦、净、丑系列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系列之外,近些年,地方戏也开始在邮票上有所表现。 在2010年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中国邮政推出全球首套多媒体(视频)邮票《昆曲》。共三枚,邮票图案分别选取了昆曲发展阶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剧目《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 2014年发行《黄梅戏》邮票,表现了黄梅戏三个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 2017年10月发行了《粤剧》邮票。南国戏剧的代表剧目《香花山大贺寿》、 《六国大封相》、《玉皇登殿》。 2021年11月,要发行《花木兰》、《七品芝麻官》、《朝阳沟》三部豫剧的经典剧目,广大集邮者翘首以待。 而广大集邮者也期盼越剧题材邮票能够登上邮票。满足广大戏曲集邮爱好者的愿望。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 )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我们特别熟悉的是周恩来总理1954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圆满成功解决了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周恩来总来依靠的外交武器是“二台”,一是茅台酒;另一个就是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范瑞娟主演。周总理为了让与会各国代表和新闻记者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气象、新面貌,同时告诉西方,中国不是好战的国家,总理指示中国代表团带去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总理的外交武器在外交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对西方当时西方盛行的“共产党不要文化”论是有力回击。 在越剧发展历史上,产生了筱丹桂、王文娟、徐玉兰、袁雪芬、范瑞娟、金采风、吕瑞英、傅全香、周宝奎、尹桂芳等一大批越剧观众喜爱的越剧表演艺术家。 同时也产生了在越剧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优秀剧目。其中被搬上银幕的有文革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鱼》、《碧玉簪》、《柳毅传书》、《情探》。改革开放之后的《祥林嫂》、《五女拜寿》。这其中的顶峰之作是196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红楼梦》。 1962,当时刚刚经过三年经济困难,条件比较困难,尤其是戏曲电影对化妆以及布景、灯光的要求都相当高,上影厂就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合作,他们提供进口胶片、摄影设备以及布景化妆所需材料,摄制组全是上影厂的人员。当时拍这部影片大概成本是70多万元。在国内外放映大受欢迎。从1962年11月21日起,在香港连续映出38天400余场,观众近40万人次。香港报纸在1个多月内发表了香港文艺界人士撰写的评论文章达100多篇。1978年,影片在国内重映,不少地方仍然昼夜不停地放映。直到今天,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依然是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上、越剧历史上的扛鼎之作。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越剧如果能都在方寸之间有表现,应该选取的剧目必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碧玉簪》、《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