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白天,他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与时间赛跑,只为多送一单;夜晚,他是敲击键盘

白天,他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与时间赛跑,只为多送一单;夜晚,他是敲击键盘的程序员,与代码为伴,只为实现梦想。他,就是95后研究生小李,在北京过着“双面人”的生活。是什么让他放弃高薪,选择这样辛苦的“两班倒”?难道仅仅是为了月入15000元?在家乡月入4000元就甘心放弃?小李的故事,或许会给你带来答案... (来源:宏观新闻2024-08-13《8月8日(发布)。现实版的《逆行人生》,白天送外卖 晚上写代码,“只要你敢拼 就可以”。#逆行人生 #外卖小哥 #写代码 #研究生送外卖》) “哥们儿,你这算法写得真牛,哪个大厂的?” “大厂?我现在就在大厂——饿了么,每天996,风吹日晒,就为了多跑几单。” 这段对话不是段子,而是最近在网上疯传的一段视频里的真实对话,视频的主角是一位正在等餐的外卖小哥,和一位程序员顾客。 程序员顾客偶然间看到小哥手机上正在运行的代码,顿时惊为天人,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位看起来平凡无奇的小哥,居然是一位重点大学的计算机研究生。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高学历人才送外卖的新闻了,前段时间,一位自称月入15000的北京研究生外卖员就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这些消息就像一颗颗深水炸弹,在人们平静的认知湖面炸开了锅,掀起一阵阵关于学历、职业、梦想和现实的讨论浪潮。 这位来自山东的小伙子,也曾对未来充满憧憬。寒窗苦读十余载,他终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成为家乡父老口中的“天之骄子”。 研究生毕业后,他满怀希望地踏入了人才市场,却处处碰壁。招聘会上,HR们翻着他的简历,公式化地询问着他的实习经历、项目经验,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残酷的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高学历的光环似乎在一夜之间黯淡失色,曾经引以为傲的知识储备,在求职路上显得苍白无力。 房租、生活费、人情往来,每一项都是压在他肩上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下身段,选择了一份大多数人都能做的工作——外卖员。 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将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送到顾客手中,成为他生活的常态,而手机里的代码,则成了他深夜里唯一的慰藉。 每天送完餐回到出租屋,拖着疲惫的身体,简单地吃几口外卖,他就开始坐在电脑前,敲下一行行代码,仿佛在构建另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份兼职工作,不仅能为他带来额外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他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在疲惫的生活中,依然能够抓住梦想的尾巴。 然而,他从未向妻子透露过自己送外卖的事情,每次回家,他都会换下那身沾满灰尘的外卖服,装作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向妻子讲述着自己程序员工作的日常,他不想让妻子担心,更不想让她看到自己落魄的一面。 每个月15000元的收入,除去房租和生活费,他都会把剩下的13000元如数交给妻子,只留下一小部分作为零用。 他知道,在北京这座城市,生活不易,他只想尽自己所能,给妻子和未来的孩子更好的生活。 山东小伙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庞大的外卖骑手群体中,隐藏着许多和他一样的高学历人才。 他们或许是迫于生计,或许是追求自由,或许只是将此作为人生的一段短暂经历,但他们的出现,无疑引发了我们对学历与职业的重新思考。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学历早已不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通行证,人脉、经验、技能等因素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而学历光环,似乎正在逐渐褪去。 外卖行业,以其时间灵活、收入可观、门槛较低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不乏高学历人才。 对于他们来说,送外卖或许只是一份过渡性的工作,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甚至是一个寻找自我、探索未来的平台。 然而,高学历人才涌入外卖行业,也折射出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学历贬值、社会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解决。 回到山东小伙的故事,他的经历,是无数普通人生活状态的缩影,也映射出当下社会就业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现实的困境,我们或许无法改变大环境,但可以选择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