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妻子,竟在新婚四年后,毅然落发出家!究其原因,竟是老父亲张衡山含泪而终前的一句话:我只会看相,却不会看人心啊!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高访·大师的背影|顾维钧诞辰135周年:消逝的外交官) 时间回到1901年,那是一个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革。 这一年,年仅12岁的顾维钧,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却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与同龄女孩张润娥订婚。 张衡山没有看错,顾维钧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他没有算到的是,自己的一片苦心,最终却成了一场悲剧的开始。 1904年,心怀远大抱负的顾维钧,萌生了赴美留学的念头。这一次,张衡山更是卖掉了部分祖产,为顾维钧凑齐了留学费用。 在张家的倾力支持下,顾维钧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也踏上了一条改变他命运的道路。 顾维钧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洗礼后,他早已不再是那个听从父母之命的传统少年。他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更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施展抱负。 而此时,远在中国的张润娥,却依然在等待着她的未婚夫,那个被父亲称作“贵不可言”的如意郎君。 1908年,顾维钧学成归国,再次见到了张润娥。此时的她,温婉贤淑,却无法吸引顾维钧的目光。 然而,迫于父母的压力,顾维钧还是硬着头皮,与张润娥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他以“大床是你一个人睡的”为由,拒绝与张润娥同房,将两人的关系推向了冰点。 婚后不久,顾维钧以“学习需要”为由,将张润娥带到了美国。然而,等待她的,并不是夫妻间的甜蜜生活,而是更加冰冷的现实。 顾维钧将张润娥安置在费城,自己则留在纽约,继续追求他的“美国梦”。她就像是被困在牢笼里的小鸟,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希望。 1909年,顾维钧向张润娥提出了离婚。他以“友好分手”、“给你自由”为说辞,掩盖着自己始乱终弃的真相。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张润娥彻底崩溃了。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海誓山盟的爱情,会变得如此脆弱? 在顾维钧的精心安排下,这场离婚进行得“异常顺利”。他极力维护着自己的“绅士风度”和“国际声誉”,却对张润娥所遭受的伤害视而不见。 1911年,心灰意冷的张润娥,独自一人回到了中国。回到上海后,她选择了遁入空门,在青灯古佛中,度过了余生。她的父亲张衡山,也因为女儿的不幸遭遇,郁郁而终。 而此时的顾维钧,则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他凭借着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手腕,平步青云,官至外交部长。他还迎娶了第二任妻子——唐宝玥,一位出身名门,美丽动人的大家闺秀。 唐宝玥的父亲唐绍仪,时任民国国务总理。有了这层关系,顾维钧的仕途更加顺风顺水,很快就成为了政坛上炙手可热的“新星”。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1918年,唐宝玥因病去世,年仅29岁。 这段婚姻,虽然短暂,却为顾维钧带来了巨大的政治资本,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的人生信条。 几年后,顾维钧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一次,他选择了印尼华侨首富黄仲涵的女儿黄蕙兰。黄蕙兰出身豪门,精通多国语言,是当时社交场上最耀眼的“名媛”之一。 对于顾维钧来说,与黄蕙兰的结合,不仅满足了他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巩固了他的社会地位。 他利用黄家的财力和影响力,为自己铺平了仕途之路,也让自己在社交场上更加游刃有余。 然而,这段婚姻,最终也以失败告终。顾维钧的冷漠和自私,让黄蕙兰心灰意冷。最终,两人选择了离婚,结束了这段貌合神离的婚姻。 回顾顾维钧的一生,他无疑是“成功”的。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了民国时期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之一。 然而,在“成功”的背后,却是他对爱情的背叛,对婚姻的践踏,以及对人性道德的漠视。 而那个被他抛弃的女人——张润娥,却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她用自己一生的悲剧,诠释了什么是“时代洪流中的牺牲品”,也揭露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女性的命运是何等的卑微和无奈。 1933年,功成名就的顾维钧,试图用金钱来弥补自己对张润娥的愧疚,然而,他却遭到了拒绝。此时的张润娥,早已看破红尘,她不需要他的怜悯,更不需要他的施舍。 顾维钧与张润娥的故事,就像是一出“现代版铡美案”。只不过,这一次,“陈世美“没有被铡,他依然风光无限,享受着荣华富贵。 而那个被他抛弃的“秦香莲“,却只能在青灯古佛的陪伴下,默默地舔舐着伤口,直至生命的尽头。 这段婚姻,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它让我们看到,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不能忘记责任和道义。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成功”,而牺牲他人的幸福,践踏他人的尊严。 顾维钧的人生,或许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在时代的大潮中,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但无论如何选择,都要坚守底线,不负初心,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