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愤!在刚刚结束的女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香港选手何诗蓓力压群雄,再次斩获金牌!然而,在随后的颁奖仪式上,却拒唱国歌,香港运动员真火了 信息来源:环球网2023年9月25日《中国香港队何诗蓓夺得女子200米自由泳冠军》的报道 杭州亚运会,泳池沸腾,何诗蓓一骑绝尘,金牌!破纪录! 欢呼声中,领奖台升起国旗,奏响国歌。可镜头扫过,何诗蓓却紧闭双唇,全程沉默。 这一幕,瞬间炸锅了。 “不唱国歌?这算哪门子中国运动员?” “拿了金牌却不尊重国旗,真的是飘了!” 类似的质疑,这些年从未断过。 还记得东亚杯上,中国香港男足队员在赛前仪式上,面对国歌,要么低头,要么东张西望,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最终,0:6惨败日本,更激起了网友们的怒火。 更早的时候,还有香港球迷在比赛现场公然嘘国歌,这些画面,都深深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一面是部分香港运动员和球迷对国歌的冷漠,一面是短道速滑名将林孝埈等归化运动员在领奖台上高声歌唱国歌的场景,对比之下,更让人五味杂陈。 难道说,在国歌面前的沉默,真的意味着不爱国? 这背后,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出生于香港,父亲是爱尔兰人的何诗蓓,从小的训练环境就和内地大不相同。语言、文化、生活习惯,都有着天然的隔阂。 进入国家队后,她努力克服各种差异,刻苦训练,最终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也许,对她来说,唱国歌并不熟悉,但面对国旗时那份激动和庄严的注目礼,何尝不是一种爱国的表达? 再说那些在球场上沉默的香港球员,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接触到的社会环境,都与内地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一国两制”的特殊背景下,香港的国民教育一直是舆论的焦点。回归后的融合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外部势力的干扰,部分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确实比较复杂。 但如果因此就给他们贴上“不爱国”的标签,未免太过简单粗暴。 事实上,大部分香港市民,依然对祖国怀有深深的感情。 2021年东京奥运会,何诗蓓夺得银牌,香港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商场里,市民们自发挥舞国旗庆祝,一位大叔面对试图阻止的人群,大声怒斥:“她是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挥国旗?”这朴素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 更早的时候,当1997年香港回归后的第一面奥运金牌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升起时,香港市民守在电视机前,激动落泪。 那一刻,国歌响起,代表的是香港回归后的荣耀,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香港市民心中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可见,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唱国歌只是其中一种表达。 那些在赛场上拼尽全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他们的汗水和泪水,难道不是对祖国最好的告白? 那些为中国队加油助威的香港市民,他们的热情和自豪,难道不是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 与其急于指责和质疑,不如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与其将单一的标准强加于人,不如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毕竟,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 而国歌,作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它所承载的历史、精神和情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守护和传承。 愿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