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给毛主席当了18年秘书,对毛主席是非常了解的,曾经说过,等我离开毛主席的时候,要向他提三条意见。
那是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田家英作为毛主席的秘书也去了庐山,当批判彭德怀时,田家英很不理解,认为彭德怀说的没有错,毛主席不应该批判他。
有一天晚上,田家英就忍不住对人说:“等我离开中南海的时候,要向主席提三条意见,第一条是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第二条是听不得批评,别人很难进言;第三条是不要百年之后有人议论。”
可见,田家英对毛主席是很有意见的。
先来看第一条,“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是说毛主席能治理天下,但是对左右的人却有失察之失。
“左右的人”是指谁呢?田家英没有说,但我们也可以猜出来,主要就是江青和陈伯达,后来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就是陈伯达,江青是第一副组长,“文革”就是在这两人的操纵下进行的,造成了无数冤假错案。
而且,田家英后来被打倒,也是拜这两人所赐。
再看第二条,“听不得批评,别人很难进言”。
毛主席天生就有性格强硬的一面,他自己就曾说过,说我在40岁以前火气很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直到遵义会议之后,才开始变得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
但是,到了建国后,毛主席又开始变得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了,比如这次庐山会议,就是毛主席“力排众议”,非要打倒彭德怀,让这次会议从“纠左”变成了“反右”。
田家英之所以要说等自己离开中南海的时候再向毛主席提意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还有第三条,“不要百年之后有人议论”,其实就是前两条的延伸,也是在委婉地提醒毛主席:你活着的时候没有人敢议论,但是等百年之后,人们还是会议论的。
后来,田家英说的这些话被人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但可惜的是,毛主席不但没有听,还批评了田家英。
事后,田家英写了一首诗:
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
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革”的导火索,也成为田家英的墓志铭。
这一年12月的一天,毛主席与陈伯达、田家英、胡绳、艾思奇、关锋一起聊天,天南海北聊了很多话题,其中就提到了姚文元的那篇文章,聊天结束后,由田家英负责整理内容。
田家英在整理时,认为毛主席提姚文元的文章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话题,而且田家英也不喜欢那篇文章,就把相关的聊天记录都删掉了。
没想到,这个举动引起了江青和陈伯达的敌视,认为他这是在给彭德怀“翻案”,因为姚文元这篇文章就是在借“海瑞罢官”来影射彭德怀的,而田家英早在庐山会议时就是站在彭德怀的一边,因此,江青和陈伯达就给田家英扣上了一个大帽子——“篡改毛主席著作”。
这个大帽子可不是一般的帽子,直接就把田家英的政治道路给堵上了,足以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果然,到了1966年5月22日,田家英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并赶出了中南海。
田家英遭此大难,万念俱灰,在第二天就自缢身亡,年仅44岁。
直到1980年,田家英才得到平反,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可以安息了。
(参考资料:《毛泽东四大秘书》《毛泽东与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