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江湖侠客”写的小楷,水平完胜“宋四家”,拍卖价值高达百万! 我们常见的小楷名帖,大多出自唐人之手,势态端庄规整,点画精巧瘦劲,笔法极难参透,不适合初学者临摹,虽然中唐“写经”风格盛行,不再一味崇尚法度,用笔曼妙多姿,呈现几分灵动势态。 但是“写经体”略显柔媚,没有融合情感变化,艺术格调不够醇厚,幸好北宋“尚意”理念兴起,重视情感与笔法的结合,解决书法创作拘谨的问题,行笔畅意迅疾、灵活多变,尽显率性烂漫的自然美。 可惜“尚意”思想的洒脱风尚,与楷书特性不符,所以当时的名家高手,譬如“宋四家”皆擅长行书或草书,少有人钻研楷书,直到南宋时期,书坛响应宋高宗号召,重归“复古”道路。 其中有一位“江湖侠客”,他把唐代小楷的技法,与宋朝“尚意”气韵结合,练就一手清丽洒脱、温文尔雅的绝美小字,水平完胜“宋四家”,此人就是姜夔。 了解姜夔的人想必不多,他天资卓越,诗词、书法、音律无所不精,乃南宋罕见的“艺术全才”,可惜公元1174年至公元1183年,他参加4次科考落榜。 因此姜夔放弃仕途,转徙江湖之间,依靠贩卖字画为生,把自身的失意、怅惘全部寄托艺术创作,小楷既有完备“唐法”,还蕴含孤云野鹤般的超凡之气。 譬如欣赏公元1202年,写在王献之《保母帖》卷后的题跋,即为《王大令保母砖题跋卷》,共计3000余字,单字约为1厘米,笔画瘦劲洞达、清健多姿。 姜夔追崇书法风神,他曾评价王献之的书法曰:“自大令以来,已如此矣,况今世哉!然而襟韵不高,记忆虽多,莫湔尘俗,若风神萧散,下笔便当过人”。 他效仿王献之萧散与风韵结合的气象,筋骨老健,形态清空高洁,结字偏为宽博敦实,略有几分隶书的质朴古雅之感,再搭配疏空明朗的章法排布,更加凸显静谧淡然的风雅意韵,不落半分尘俗。 赵孟頫颇喜“姜字”艺术气格,多次临摹其字,文献记载:“余见今翰林承旨赵公子昂于杭,于时爱尧章(姜夔)《书谱》,手之不释。逾三十年,赵公小楷妙天下,是盖脱其形似而师其神俊”。 如今姜夔的传世法帖,在拍卖市场备受推崇,随便一幅字价值百万,时常临摹此作,既能提高用笔的精准性,夯实基本功,还可以领悟多重艺术风韵,日后临摹“唐楷”更顺利。 而今,我们对姜夔《王大令楷书保母砖题跋卷》,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姜夔《王大令楷书保母砖题跋卷》复制品宣纸原大高清喷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