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图片
📌斜颈可表现为一侧胸锁乳突肌有肿块,位置固定。头偏向病侧,下颌转向健侧。
📌斜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可能与产伤有关,后天性可由颈椎发育异常等引起。
📢症状
1️⃣先天性斜颈
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胸锁乳突肌有肿块,质硬、椭圆形或圆形、位置固定。肿块表面不红,温度正常,无压痛。(见图1)
头偏向病侧,下颌转向健侧,下颌主动或被动的向病侧旋转活动(或头部偏向健侧)均有不同程度受限。继之肿块逐渐缩小至消失,约半年后可形成纤维性挛缩的条索。
少数病例肿块不完全消失,也有未出现颈部肿块而直接发生胸锁乳突肌挛缩者,试图将头摆正时,胸锁乳突肌呈条索状突起。
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各种继发畸形,如病侧颜面短而扁,健侧长而圆,双眼、双耳不在同一平面,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见图2)
2️⃣后天性斜颈
与先天性斜颈相比,后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无挛缩,部分患者可伴有软组织水肿或脓肿。少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颈部活动受限的情况,如后天的视力性斜颈。(见图3)
📢病因
1️⃣先天性斜颈
先天性斜颈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尚有争论,可能与产伤或子宫内位置不良引起局部缺血所致。
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或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都可造成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斜颈。
也可能是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在母体内已经形成,是先天性或遗传因素所致。此外,还可能与子宫内、外感染及动静脉栓塞等因素引起,导致先天性斜颈。
2️⃣后天性斜颈
后天性斜颈可能是由颈部感染所致,如咽喉部炎症、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的化脓性或结核性感染等。由于炎症刺激致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颈椎韧带更加松弛导致寰枢椎旋转移位而发生斜颈。
此外,寰枢椎半脱位、颈椎半椎体等颈椎发育异常均也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斜颈;因视力障碍,如屈光不正神经麻痹、眼睑下垂,视物时可出现斜颈姿势。
📢治疗
先天性斜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目的在于促进局部肿块消散,防止胸锁乳突肌挛缩。包括局部热敷、按摩、手法矫正和矫形帽外固定。睡眠时可用沙袋固定头部于矫正位。
手术疗法适合1岁以上患者,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病情轻者,仅切断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或胸骨头,术后应用颈围领保持于略过度矫正位。对于4岁以上斜颈严重者,可行上、下两端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
对于后天性斜颈的治疗,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