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结束后,美军和志愿军都陷入了同样困境,那就是“谁守谁赢”,因为随着双方不断交手,都能针对性破解了对方战术。 美军通过装甲集部队密集防守,导致志愿军包围了也很难攻下。 而志愿军通过坑道作战,也让美军占领了表面阵地,仍旧会丢失。 双方都是守强于攻的状态,谁进攻谁吃亏。而且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战术上,美军开始学志愿军打起了穿插。 火力上,志愿军也学习美军,开始了炮火覆盖。足够多的喀秋莎是阵地战之王,几轮下来,什么阵地都不存在了。 这种同质化的情况,也使得战争进入了僵持新的阶段。长时间的对峙和拉锯战,终于让美军认识到取胜无望,最后不得不在没有战胜的协议上签字求和。 志愿军表现出的战斗力,不仅震慑了美国人,也同样震慑了苏联人。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东方古国,永远不可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而必须作为平等的大国与之交往。随后才有了大规模的工业援助。 让我们向英勇无畏的志愿军致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