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航母?有什么用!”2017年,一位海军少将面对镜头时嚎啕大哭,义愤填膺地表示:“南海49个岛屿,就毁在这群公知手上!” 张召忠,1952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圣佛镇。父亲是村支书,从小家庭的影响让他心怀报国之志。1970年,中学毕业后的张召忠参军入伍,踏上了军旅之路。 他的父亲在临行前对他说:“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这句话深深印在张召忠的心里,成为他坚定信念的动力。 1974年,张召忠被部队选中,前往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当时北京大学之所以选择张召忠,是因为他个子高、长得帅,具有良好的形象,未来有可能进入外交部工作。 1978年,张召忠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部队成为一名军官,开始了他在军事领域的职业生涯。 1979年至1988年期间,张召忠多次出国担任翻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 1988年,中国恢复军衔制,张召忠被授予少校军衔,这标志着他在军旅生涯中的首次重要晋升。 1990年,张召忠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相当于副团级干部。 1992年,他晋升为中校军衔,并开始参与军事栏目的制作,逐步在公众视野中崭露头角。 1996年,他晋升为研究员,成为正团级干部,同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开始在军事评论领域声名鹊起。 1998年,张召忠调任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担任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 2000年,他在国防大学基本系第18期指挥员班毕业,并被授予大校军衔。这一时期,张召忠在军事科技和装备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上世纪80年代,张召忠亲眼目睹了南海局势的紧张。彼时,中国海军力量薄弱,面对他国强行侵占我国海域的行为,张召忠感到无比痛心。 这一经历激发了他发展海上力量的决心,决意不再让类似事件重演。然而,在推广发展理念时,他遇到了重重阻力。 许多人不看好建造航母,认为应该将资金花在刀刃上,而非刀把上。面对质疑,张召忠没有退缩,而是全国各地奔走,宣讲自己的理念。 2001年,张召忠结业于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国防管理进修班,这为他在国际军事领域的视野拓宽了新篇章。 随着名气的增长,他参与的军事节目也越来越多。2005年,张召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原副主任、副军级的职务被授予少将军衔。 "每次准备好演讲稿,却在开讲前被叫停,这种挫折感是难以言喻的。"张召忠回忆道。但他并未放弃,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传播自己的理念。 他的努力终于在2012年9月25日得到了回报,随着中国第一艘航母的下水,张召忠激动得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此后,他更加努力地宣扬发展海军的想法。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他曾表示:“我们怎能眼睁睁看着祖国的领土被侵占? 难道我们就不能用拳头将试图侵略我们国家领土的人给打回去吗?”这句话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开始反思,如果自己是张召忠,会不会有同样的决心和勇气。 直到2015年他才正式退休。张召忠的军旅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见证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更亲身参与其中。 他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为中国军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新浪新闻中心—《10年3艘航母,这是我们的航母时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