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老婆到某某寺庙里去烧香,扫码捐了 1000 块钱。本来就是心诚的事,没
前几天,我老婆到某某寺庙里去烧香,扫码捐了 1000 块钱。本来就是心诚的事,没放在心上,没想到旁边一起进香的小孩看到了,大声的惊呼了一声:“这人居然扫了 1000 块钱!”正在那念经的大僧,听到声音后,念经声戛然而止,他缓缓睁开双眼,看向我们。
一时间,寺庙里的其他人也都纷纷投来了目光,气氛变得有些微妙。我老婆顿时感到有些尴尬,脸微微泛红。我轻轻地握住她的手,给予她一些安慰。
大僧站起身来,双手合十,向我们走来。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让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走到我们面前,他微微躬身说道:“施主的善心,令人敬佩。但捐赠多少,皆在心意,并非数量多寡。”老婆赶忙回应道:“大师,我只是真心想为寺庙做点贡献,祈求家人平安健康,别无他意。”
大僧点了点头,说道:“心诚则灵,施主的愿望定会实现。然而,捐赠之举,当以自身能力和家庭状况为考量,莫要因此影响了生活。”说完,他环视了一下周围的人,继续说道:“诸位施主,礼佛重在修心,而非外在的形式与金钱的多少。诚心向善,平日多行好事,便是对佛最好的敬意。”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那孩子的家长也赶忙拉过孩子,轻声责备他的冒失。寺庙里又恢复了宁静,只有淡淡的香火味弥漫在空中。
离开寺庙后,我和老婆一路上都没有说话。快到家时,老婆打破了沉默:“老公,你说我今天是不是太冲动了?”我笑了笑,说:“你是出于真心,就没有错。只是这举动引起了一些关注,可能让你有些不自在。”老婆叹了口气:“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能多捐一点是一点。”
过了几天,我们收到了寺庙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感谢老婆的善心,但他们将那 1000 元中的 800 元退回,只留下 200 元,并表示寺庙更希望大家的善举是基于内心的平和与对佛法的真正理解,而不是用金钱的数量来衡量。
这件事让我们对信仰和善意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明白了,善心不在于一时的慷慨,而在于持久的行动;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从那以后,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实际行动去传递温暖和善意,真正地将那份对美好的祈愿落实到生活的每一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