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东北,一家三口被日军押到刑场。5岁的小男孩目睹父亲被斩首,他忍着泪水,摸摸母亲的脸说:“妈妈,我不害怕,一会儿你抱紧我。”话还没说完,母亲被一颗子弹打中,紧抱着儿子的手松开了。 年仅五岁的小金子,是东北著名抗日英雄王凤阁的儿子。他虽然年纪尚小,但已经深深地继承了父亲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在日军的俘虏营中,敌人为了瓦解小金子的意志,特意给他送来了很多糖果。然而,这个坚强的孩子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用稚嫩但坚定的声音说:"我是中国人,不吃日本人的东西!"这一幕不仅让在场的日军震惊,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小金子的勇气和气节,在狱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不仅拒绝吃日军的食物,还大声喊道:"我不吃亡国奴饭!"即使面对饥饿和折磨,他也坚决不屈服。这种超越年龄的觉悟和意志,让敌人也不得不佩服。 然而,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在小金子生命的最后时刻。1937年4月,日军决定处决王凤阁一家。在通往刑场的路上,年仅五岁的小金子目睹了父亲被斩首的惨烈场面。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这个小小的身影没有丝毫恐惧。相反,他反过来安慰泣不成声的母亲:"妈妈,我不害怕,一会儿你抱紧我。"稚嫩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乎年龄的坚强和勇敢。 当日军的枪口对准母子二人时,小金子依然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怀中。一颗子弹射中了母亲,紧抱着儿子的手慢慢松开。而小金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民族气节。 还有有一位被称为战地"小百灵"的女孩,她的名字叫金锦女。这个出生在延吉市春兴村的小姑娘,从小就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毅然加入了儿童团,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事业贡献着力量。 金锦女虽然年纪小,但她的勇气和智慧却远超同龄人。在儿童团里,她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用歌声鼓舞士气,用行动帮助前线。她的音色纯净而嘹亮,每当她的歌声在战壕上空响起,疲惫的战士们都会为之一振。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战地的"小百灵"。 然而,战争的残酷无情,并没有放过这个坚强的小姑娘。1941年,12岁的金锦女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被日军抓获。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却丝毫没有动摇。 日军先是用甜言蜜语试图诱骗她,许诺给她优渥的生活和大量的金钱。但金锦女断然拒绝,她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中国人,绝不做亡国奴!" 见软的不行,日军又开始威胁恐吓。他们用刀刃抵着金锦女稚嫩的脖颈,逼她就范。然而,这个小姑娘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她昂首挺胸,毫无畏惧地直视着敌人,那目光坚定而炽热,似乎要将他们灼伤。 最终,面对这个顽强不屈的小姑娘,日军恼羞成怒,在1941年6月,他们残忍地结束了金锦女年仅12岁的生命。然而,她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心中,成为了抗战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像金锦女这样的儿童英雄,在抗战时期还有很多。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的事迹同样感人至深。每一个微小的身影,都凝聚着民族的希望和力量。 近年来,一群研究员们正在努力挖掘和整理这些鲜为人知的"小人物"的故事。他们深入档案馆,翻阅尘封的史料,试图用这些"小切口",来展现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 他们相信,正是无数个金锦女这样的普通人,组成了抗战的基础和力量。他们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应该被更多人所铭记和传颂。 这些研究员们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另一个侧面。那些鲜活的面孔,那些真实的故事,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它们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的信念和为民族奉献的勇气,永远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民族危亡之际,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尽力。小金子、金锦女、王凤阁等抗日英雄们,他们或是儿童,或是平民,或是知识分子,但他们都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战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民族的重担,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诠释了何为百折不挠、何为舍生忘死。 今天,我们缅怀这些英雄,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这种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05-29——让尘封的少年英雄小金子们重新发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