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人民警察网今日大标题尤其值得我们扩散警惕我有一个老朋友,他在舆论场主张对那些吸毒

人民警察网今日大标题

尤其值得我们扩散警惕

我有一个老朋友,他在舆论场主张对那些吸毒的明星要宽容,不能歧视。宽容的意思很简单,也就是让那些明星继续当明星。

我当然不同意这个观点,那些年轻小朋友们模仿性很强,如果他们看到那些吸毒的明星还能复出,就会觉得吸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而很酷很过瘾。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们有必要重提这个话题。

还有个老朋友主张发展夜总会经济,这当中藏污纳垢,搞不好你在那个地方喝一杯奶茶,里边就含有毒品成分。

今天《北京日报》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姓赵的小子有毒瘾,发作了。他想找个人搞点货,没想到辗转了20多个小时,在四川买到了。这些冰毒从四川运输到北京,买回来后小赵正想过瘾,没想到一尝发现这不是冰毒,是冰糖。

想买冰毒结果买来冰糖,这算不算贩毒?

北京石景山检察院以涉嫌运输毒品罪提起公诉,赵某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如让他去监狱里面过瘾吧。

这故事讲起来也很蹊跷,去年9月想买冰毒,但找不到渠道的小赵,打电话给一个姓甘的小伙。结果电话那头是自称甘某发小的李某,小李以联系不到甘某为由,加了赵某的微信。谈话期间,毒瘾发作的赵某觉着姓李的小子有门路拿货,于是就约好了来提货。

到了下个月,赵某和女友周某驱车2000公里跑到四川省资中县找到李某。你看看毒瘾发作之后有多大瘾,开车带着女朋友奔赴2000公里。他们跑到一个独立的住宅楼。

李某说上楼找上家“试货”,于是小赵与女友在车里等,等来等去,等了十几分钟。好家伙,李某居然把准备好的冰糖塞在烟盒里,伪装成50克冰毒,拿到车里给了赵某,并收了32000元货款。

后来他也认了,李某说,我把家里的冰糖块砸成许多小颗粒,用自封的塑料袋封好,看起来挺像冰毒的。

估计这小子见过冰毒,一般没见过冰毒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弄。李某知会警官,吸食之后会产生兴奋感。做戏的李某告诉赵某:“这些货品质很好,试过后都没怎么睡过觉。”

拿到货,姓赵的小伙返京途中经过很多检查站,一路上始终没敢验货。但其实冰毒摸起来会烧手,还有特殊气味,小赵说,自己在路上闻了闻,这次买的货一点都没有味,可能上当了,他认为有假。

为了逃避检查,小伙想了不少招。“我的外地车牌进京次数有限制,我就从解体厂偷了一个假的北京车牌用。”

小赵告诉检察官。去年5月到7月,他和女友多次驱车赴川找甘某买冰毒,除自己吸食,还拿到北京卖钱。二人进检查站时兵分两路,小赵单独从检查站附近打车进京。听说检查站有虹膜识别摄像头,他怕警察发现自己去过四川,就从固安打车进京,想以此减少出京记录次数来降低风险。

最终石景山禁毒总队还是知道了这个情况,民警布控,把两人给抓了。这两个人虽然承认吸毒,但是依旧辩解:刚买到手就知道是假的了,这不是故意运毒。

结果把他们两个聊天记录拿出来一看,聊天记录里面明确写了,“只要东西好,下回还照这个来。”

所以这次买的虽然是冰糖,但是同样涉及犯罪。检察官认为,因为运输的白色晶体没有检出常见毒品,所以这一次算犯罪未遂,故可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减轻处刊。

诸位您知道像小赵和他女友的这个情况要判多长时间吗?——小赵被判7年6个月,罚金7万块钱;他女朋友有期徒刑三年,罚金3万块钱。我不厌其烦地跟大家讲这个故事,是想对大家说,中国把旧社会泛滥成灾的黄赌毒一扫而光,如今中国是黄赌毒都为零的社会。

而今天黄赌毒乘势而来,无孔不入。人民检察院网今天有个大标题:《扩散警惕!新型毒品可能会伪装成奶茶电子烟》,伪装成饼干、巧克力、邮票等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可能是新型毒品的变装。

美国是如今这个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不光是工业发达,美国的黄赌毒黑在全世界也都是登峰造极。有萝莉岛的黄,有拉斯维加斯的赌,有满大街像诈尸一样的毒,至于美国的黑社会那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各位,在当下的国际禁毒日,我想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结论:

第一,现代化不是美国化;第二,美国的现代化不是中国的榜样;第三,美国的治理模式我们不能照搬,美国不是中国的教师爷;第四,中国绝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复美国黄赌毒的老路;第五,中国唯一的出路是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参考文章|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胡言 王德波

部分图片|网络

评论列表

好好
好好 2
2024-06-28 11:10
明星是榜样,要以正能量为主题
用户17xxx92
用户17xxx92 2
2024-06-28 18:02
你的这位老朋友不会姓胡吧?[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