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1年,美国人发现自己在苏联鄂霍次克海底电缆偷装的窃听器被拆除了,由于做贼心

1981年,美国人发现自己在苏联鄂霍次克海底电缆偷装的窃听器被拆除了,由于做贼心虚就装不知道。4年后美国才得知,装窃听器一事,竟是被自己的一位情报分析师以5000美元的价格给卖掉的。 如果你是一个潜水爱好者,一定听说过鄂霍次克海。它位于日本海的北部,有"鱼类宝库"之称。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关于它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要从50多年前说起。那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斗得你死我活。要说偷听对方的电话这种事儿,那是家常便饭。可美国佬动起歪脑筋,连海底电缆都不放过! 1970年,美国中情局得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苏联在鄂霍次克海的海底,铺设了一条通信电缆,用来传递军事机密。这可把美国人给馋坏了,要是能在电缆上装个窃听器,那还不美滋滋? 说干就干!美国人花了大价钱,专门研制出了一种能在海底工作的窃听器。这玩意儿可不一般,装上了能用几十年,就是每个月需要派人下海更换一次录音带,那也不在话下。 接下来的事情就像谍战片一样精彩。美国人秘密潜入苏联海域,摸到了电缆的位置,然后"嘿咻"一下,把窃听器装上了。就这样,美国人偷偷摸摸地听了苏联人十年的墙角,那叫一个过瘾啊! 但是好景不长,1981年,苏联人突然发现了这个窃听器,把它拆了个精光。美国人傻眼了,这可是他们的独门秘技,怎么说露馅就露馅了呢? 经过一番调查,真相大白。原来,他们国安局有个叫佩尔顿的情报分析员,是个惯犯。这家伙生活拮据,工作又不顺心,一怒之下,就把这个价值连城的机密卖给了苏联人。 佩尔顿本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名普通情报分析员,但他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由于嗜赌成性,他常年债台高筑,生活入不敷出。加之他在工作中得不到赏识,总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 就在他即将绝望之际,一个危险的念头浮现在脑海:何不把手中的机密情报变现?佩尔顿经过一番权衡,决定铤而走险。 令他没想到的是,苏联人对他提供的情报十分感兴趣。双方很快达成交易,佩尔顿将美国在鄂霍次克海的窃听行动出卖给了苏联。 就这样,美国耗费巨资布置的情报网,因为内部一个小人物的背叛而功亏一篑。佩尔顿却没有想到,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被美国反间谍机构盯上了。 在得到苏联撤除窃听器的消息后,美国方面展开了秘密调查。他们很快锁定了嫌疑人佩尔顿,并在其家中发现了来自苏联的钱款。 佩尔顿的故事给美国情报界敲响了警钟。他们意识到,内部安全同外部威胁一样重要。此后,国家安全局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完善了保密制度,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然而,正如佩尔顿案所揭示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即便是最严密的防范措施,也难以完全杜绝背叛的发生。人性的弱点,永远是情报工作中最大的风险之一。 佩尔顿最终锒铛入狱,被判了个无期徒刑,那个该死的窃听器也被苏联人当成战利品,放进了军事博物馆里供人参观。 故事讲完了,你说气人不气人?堂堂的中情局,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人力,好不容易弄出来的宝贝疙瘩,说没就没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美国人还想在白令海峡搞破坏,结果技术不行,只能作罢。再比如,苏联克格勃还派了不少间谍,打入美国政府高层,那也是出了名的。 不过,美国人也没闲着。他们监视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盟友、自己的老百姓也没放过。维基解密都曝光了,美国偷听欧洲领导人电话的事儿。去年,还爆出"监听门",美国监控了全国大多数成年人,这不是开玩笑的。 你看,科技发展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保护隐私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什么?首先,要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不要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的信息泄露出去。其次,要学会利用技术手段,比如加密软件、反监控工具等。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网2017年04月12日——情报金矿!揭秘美军窃听苏联水下电缆:帮助打赢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