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中国经济怎么办?
姚洋重磅演讲,反对过度西方化
前天早上起来读了北大姚洋教授的一段讲话,这段讲话是在正和岛2024案例共学大会上讲的,时间正好就是我过生日那天。姚洋教授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青年才俊,有过一面之缘。
姚洋教授讲得非常细致入微,我看得也很入神。他有个观点:我虽然是西方培养的,但是我反对过度西方化,因为过度西方化,中国经济学就会变成美国经济学的殖民地。
现在到什么程度了呢?他强调,我们已经失去了制定研究议题的能力,我们的经济学只能跟在美国人屁股后边,人家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意识到了抓紧拾漏补遗,做点小研究。这怎么能行啊?姚洋说:“我建议我们一定要有底气和能力来构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如今不是美国人欺负我们吗?欧洲一些国家联合起来给我们征高税。中国的成本优势现在比较高,征了关税之后,先死的是那些国家效率比较低的企业,中国占世界这个份额在这种压力之下会怎么样呢?姚洋作为经济学家,他说中国占世界的份额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他说这是经济学原理。
其实我们不用去担心中国在世界上会被孤立,不用担心中国会被排除在世界的产业链之外,因为中国人前进的步伐不会停下来。
美国人所说的竞争无非是要弄死我们,技术上确实有竞争的一面,但姚洋认为,我们最终的竞争是意识形态。是要以技术为主,我们只会提高力度向临港提高投入、增加促进。
关于上海发展的事情,他有个观点:上海是国际化大城市,如果上海要比肩香港、比肩伦敦的话,不应该搞制造业、高科技,应该变成国际金融中心。
这个观点与会的人不见得都同意,因为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它不但是金融中心,还应该是制造业中心,尤其要用高科技的东西填补空白。上海当然应该在高技术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只是金融中心。
另外,姚洋举了个例子谈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他表示,欧盟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理由是中国给了补贴,欧盟没给补贴。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欧盟也不是怕中国,只是中国进步太快了,他们需要喘口气,这是实话,但是他不能这么说。为什么不能这么说?因为这么说了就等于认输了。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优势对于欧洲的成本优势在多少数值呢?姚洋说了个数字,我们的优势在50%到100%之间。所以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拟征收21%的关税,对中国汽车的影响大致是零,可忽略不计。厉害不厉害?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优势太大了,卖到欧洲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是我们国内价格的两倍,尽管再加上征20%左右的税,但欧洲消费者几乎感觉不到,这便是中国的巨大优势。
姚洋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位经济学家,他既有西方经济学的积累,又在北大教书,还比较注重实践,这和纯粹只注重发表论文理论来理论去的经济学家还不太一样。姚洋最近谈的问题比较广泛,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观点,我完全同意。
有关上海的发展问题,各有各的见识和理解,但是中国的经济学不能仰人鼻息走西方经济学的老路,跟在美国的后边一步一步爬行,这个观点我亦是完全赞成的。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参考文章|正和岛
责任编辑|胡言 笔夫
部分图片|网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