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陆小曼去世后,好友揭露了她一个隐秘:她的前夫过分热衷房事,又体力过人,可以整夜贪欢。陆小曼不堪其扰,才执意离婚,为此还苦了后来的丈夫徐志摩。 小曼,一个才貌双全的民国奇女子,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写下了一段传奇而悲怆的人生乐章。 她出身名门望族,母亲是技艺高超的工笔画家,耳濡目染之下,陆小曼自幼便展露出过人的艺术天赋。 在北平求学的十余年间,她熟稔英法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难能可贵的是,年仅17岁便凭借其惊人的才华,被北洋政府聘为外交口译官。风华正茂的陆小曼,在北平社交圈一时风头无两,无数仰慕者对她芳心暗许。 然而,一纸父母之命,却让陆小曼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19岁那年,她随父母的安排,嫁给了同样出身显赫的王赓。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婚姻大多由父母做主,个人的意愿往往被忽视。陆小曼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新婚燕尔,本该是甜蜜缱绻的日子,可王赓过于强烈的生理需求,却让陆小曼身心俱疲。夜夜笙歌,无休无止,仿佛成了这段婚姻的主旋律。陆小曼渐渐发现,所谓的新婚丈夫,满脑子只有翻云覆雨,对她的身体和感受毫不顾惜。就连陆小曼病中,王赓也不愿放过,依然我行我素地索取。 种种不合拍,让两人的感情迅速降至冰点。陆小曼心灰意冷,开始频繁地外出,以逃避这段不幸的婚姻。而王赓似乎对妻子的冷落毫无知觉,依然我行我素。婚后第三年,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长,两地分居的状态,更让这段婚姻名存实亡。 陆小曼在王赓的冷落和伤害中,渐渐意识到,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已经成为了她生命中的枷锁。她开始思考,一个女性究竟应该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如何追寻内心真正的渴望。 这些问题,在那个时代,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都是一种奢侈的困惑。而陆小曼,却决心打破世俗的桎梏,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 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小曼邂逅了徐志摩,两人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悄然滋生。王赓忙于公务,常常顾不上陪伴妻子,却不知自己一手促成了陆小曼与徐志摩的频繁约会。 日久生情,当陆小曼意识到自己已然陷入了不伦恋的泥沼时,内心早已经难以自拔。 面对真爱,陆小曼选择了勇敢地抛弃一切。她与王赓大吵一架后果断离婚,而徐志摩也与妻子断了婚姻关系。即便遭到了双方父母的百般阻挠,他们仍然不顾一切地走到了一起。 为了彻底斩断过去,陆小曼甚至做出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决定——打掉了与王赓的骨肉,这也让她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 婚后,陆小曼与徐志摩定居上海,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他们在艺术创作上互相激励,在生活中彼此扶持,事业爱情双丰收。 陆小曼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设立的服装公司,徐志摩的文学作品也广受好评。他们的家成为了当时上海文化界的一个沙龙,许多名流雅士常来这里品茶论道,交流思想。 然而,天妒英才,徐志摩却在一次空难中不幸遇难。从此,陆小曼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她不再热衷社交,不再关心服装公司的经营,将全部心力投入到整理徐志摩的遗作中。 她日夜辛勤工作,将徐志摩的手稿、信件、日记等资料整理成册,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徐志摩全集》等书籍,让徐志摩的文学才华得以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 陆小曼用文字来祭奠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用行动来延续徐志摩的生命。她常常在深夜里对着徐志摩的照片喃喃自语,诉说着对他的思念之情。她的朋友回忆说,陆小曼的泪水,几乎要把徐志摩的照片洗褪了色。 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成为了陆小曼生命中最璀璨的篇章。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何为真爱,何为不渝。徐志摩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才华气度,都永远活在陆小曼的心中,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晚年的陆小曼,与著名画家翁瑞午相伴,过着简单的生活。她开办画展,著书立说,用艺术来宣泄内心的情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徐志摩的身影仍然在她心中挥之不去。 陆小曼的一生,是民国女性觉醒的缩影,她敢爱敢恨,勇于挣脱旧礼教的桎梏,追求自由与真爱。她的人生虽然跌宕起伏,却也因此而熠熠生辉。这样一个传奇女子,注定会在时代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陆小曼(中国近代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