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逃港时,遭“海匪”鸣枪逼停,船长陷入绝望,何却镇定道:告诉他们何香凝在船上,要劫就来 何香凝的父亲是香港的茶叶大亨,家境殷实。何家的女儿从小就被当成公主一样宠爱,然而何香凝却不是个甘于被宠爱的主儿。在那个女子还普遍缠小脚的年代,何香凝偷偷拿剪刀把裹脚布剪了个粉碎,宁愿挨父母的骂也要争一双"天足"。 何香凝酷爱读书,可父母认为女孩读书是没有出息的。何香凝就背着父母自学,遇到不懂的就去求教兄弟,兄弟不教她就缠着女仆去请教兄弟的先生。在何香凝的执拗下,父母终于妥协了,开始请先生教她读书识字。 后来,何香凝嫁给了同样留过洋的廖仲恺,两人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廖仲恺曾公开宣称要娶一个"天足"且有学问的女子,何香凝完全符合他的标准。婚后,夫妻俩常常一起读书作画,何香凝的画艺也是在丈夫的悉心指导下日益精进。 何香凝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还是位民主斗士。她与丈夫廖仲恺、沈钧儒等人在香港创建了中国民主同盟,并担任民盟中央委员。在抗战时期,民盟是仅次于国共两党的第三大党派,为团结各界抗日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抗战的烽火还是无情地波及了何香凝的生活。1941年12月,日军攻陷香港,何香凝不得不面对家园沦陷的残酷现实。日军甚至闯入何香凝的家中搜查,多亏何香凝机智应对,谎称自己只是个佣人,才逃过一劫。 战事吃紧,何香凝的儿女和女婿已先后撤离香港,只有怀孕的儿媳还留在何香凝身边。在党员谢一超的帮助下,何香凝带着儿媳和孙女准备乘船逃往内地。然而,码头上的日军盘查十分严格,眼看就要过不去了,谢一超急中生智,塞给日军两只吉祥的小海龟,这才顺利通关。 逃亡之路依然凶险万分。何香凝一行人的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淡水食物快要耗尽,绝望笼罩着每一个人。忽然,一艘不明船只鸣枪示意他们停船,众人还以为是海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这时,何香凝灵机一动,让船长高喊"何香凝在船上"。原来,这艘船上的武装人员是游击队员,他们一听何香凝的大名,立刻送来了淡水和食物,并全程护送他们到达目的地。 历经千辛万苦,何香凝一行终于抵达广东汕头的海丰县城。然而,这只是他们艰难逃亡路的一个小站。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和平与自由都是奢侈品。 何香凝站在海丰县城的土地上,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和淡淡的炊烟,心中百感交集。她深知,抗战的路还很漫长,日寇的铁蹄还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数不清的同胞还在苦难中煎熬。 作为一名民主斗士,何香凝深感责任在肩。她要用手中的画笔,唤醒更多国人的爱国之心;她要用手中的笔,为民主自由呐喊。何香凝坚信,唯有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个人的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逃亡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何香凝的意志却愈加坚定。她要与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一起,为祖国的解放而不懈奋斗。这个小小的海丰县城,不过是她漫长征途的一个驿站。未来,还有更多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困难要克服。但何香凝有信心,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何香凝在海丰县城稍作休整,便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她的目标,是重庆的民盟总部。在那里,她要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商抗战大计,为中国的民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何香凝的故事,我们无不为她的坚韧和勇气所折服。在那个女性地位低下的年代,何香凝敢于打破传统的桎梏,追求自由与独立。她不仅以细腻秀美的画作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宝库,更以民主斗士的身份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事业。 何香凝的一生,就是一部与命运抗争的传奇。她曾是锦衣玉食的大小姐,却毅然投身于艰苦卓绝的革命事业;她曾是身陷囹圄的囚徒,却依然用画笔抒写着对祖国的热爱;她曾是颠沛流离的逃亡者,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向往。 何香凝以她的才华和胆识,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更是一位民族的脊梁。这样一位才华与德行兼备的传奇女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以之为榜样,在新的时代继续奋斗前行。 (信息来源:央视网2021年12月09日——《国家记忆》 一九四二香港大营救 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