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石平吗?他的故事,也许会让你惊讶,也许会让你愤怒,但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深思。 石平,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却承载了一段令人唏嘘的人生轨迹。他出生在四川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家人挤在低矮的茅草房中,靠着微薄的收成度日。 但石平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他不甘心一辈子困在大山里,他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在村小的课堂上,他总是最专注的那个;在家中的田地里,他总是最勤恳的那个。老师们都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成为山村里的骄傲。父母望着儿子的背影,眼中满是欣慰,盼着他大学毕业后衣锦还乡。 然而,故事的走向出人意料。大学期间,石平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他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理想,远赴日本。可是,繁华的异国生活改变了他。他开始参加右翼团体,否定中国的一切,在媒体上发表各种偏激言论。 石平,一个曾经的中国留学生,却在日本媒体上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称其为中国编造的谎言。他的言论令无数中国人感到愤怒和伤痛。南京大屠杀是铁一般的历史事实,30万同胞的鲜血和生命,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和否认的。 然而,石平的胡言乱语并未就此止步。他竟然呼吁日本"吞并"钓鱼岛,宣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的领土。这种论调完全无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原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公然挑衅。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石平甚至说中国是"纸老虎",不敢对日本动武。他似乎忘记了,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是一个曾经抵御外敌入侵、浴血奋战的民族。中国从来不畏惧任何挑战,更不会允许任何人肆意践踏我们的尊严。 石平的一系列言论,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刃,刺痛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他们感到愤怒,感到悲哀,更感到不解。一个曾经在祖国怀抱中成长的孩子,怎么可以如此无知,如此狂妄,如此背弃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石平的堕落,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永远的痛。 当年那个质朴的农家子弟,那个北大的优秀学子,怎么变成了一个丧失民族气节的"汉奸"?人们愤怒了,谴责声如潮水般袭来。石平的父母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们含泪将儿子逐出家门,从族谱中除名。 村民们更是义愤填膺,他们将石平的牌位从祠堂中撤下,当众焚烧。在他们看来,石平已经不配为炎黄子孙,更不配享受列祖列宗的荫庇。 石平却似乎陶醉在自己的"名声"中,他放弃中国国籍,加入日本籍,改名换姓,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日本人。他以为,靠着出卖良知,就能在异国他乡找到容身之地。 然而,时代在进步,世界在变化。中国的迅速崛起,让那些曾经鄙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石平终于意识到,他押错了宝,站错了队。当他试图再次抨击中国时,连他的日本主子都不再支持他了。 如今,石平已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妻离子散,朋友绝交,就连母校北大也公开与他划清界限。他终于尝到了背叛的苦果,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石平的故事,绝非个案。它提醒我们,留学生的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术,更要注重爱国情怀的培养。只有心系祖国,胸怀天下,才能真正成长为栋梁之才。否则,即便考入名校,即便学有所成,也难逃迷失方向的悲剧。 石平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民族身份,牢记我们的根在哪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都不能忘记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以石平为鉴,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以祖国为荣,以民族为傲,以文化为魂,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做事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迷失方向,不丧失自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复兴的一分子,都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让我们携手并进,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信息来源:环球网2012年10月12日——日华人学者:中国是纸老虎 不敢对日动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