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三天教授# 早课唐诗三百首长卷,写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今天的文人抄写杜

#三天教授# 早课

唐诗三百首长卷,写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今天的文人抄写杜甫这首诗,或是书斋里一桩优雅的事情,但作者当时的心情当时的境况该是何等落魄无奈乃至绝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最后一段翻译过来,是深刻的大白话: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如果说在房屋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一部分人拥有华屋而另外一部分人只配长夜沾湿,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当社会已经发展到每个人都可以避免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依然维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就是十足的大逆了。

所以,于邦国而言,国家要独立;

所以,于人民而言,人民要革命。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杜甫的诗歌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而被称之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民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