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曾计划在中国建厂,承诺将整条生产线搬来我国

罗罗公司来华建厂的消息源于近年全球经济与航空业背景。该公司1906年以造豪车创立,后转型为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现为全球第二

罗罗公司来华建厂的消息源于近年全球经济与航空业背景。该公司1906年以造豪车创立,后转型为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现为全球第二大军用及民用发动机生产商。

客户遍及全球,波音与空客飞机均装载其产品。但近年来经营困难,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航空业衰退,罗罗公司营收下降三成,亏损达40亿英镑。

为自救,已实施裁员、关厂等措施。然而,仅靠缩减开支不足,需寻新途径。中国这个大市场,成为了其寻求生存的关键所在。

罗罗为何青睐中国?因中国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航空业迅猛发展,2020年市场已超美国。预测至2025年,中国将占全球航空市场四分之一以上,吸引罗罗建厂提升竞争力。

谈生产成本,中国具优势。劳动力丰富且高效,薪资远低于英国,罗罗建厂可大幅节约成本。政府欢迎外资,税收优惠、土地政策明确,对罗罗吸引力大。相较于英国高成本,来华投资如“降维”。外企来华已多见,罗罗加入亦不奇。

重要原因之一是技术合作。我国航空航天领域话语权增强,研发实力大增。罗罗公司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欲与中国企业联手研发新技术,以自我提升并共担风险。

航空发动机技术门槛高、投入大,若罗罗能借我们之力,自然有益无害。网传罗罗愿分享技术,颇为吸引人,但实际情况需待后续谈判明确。

罗罗公司青睐中国,因市场、成本及技术优势吸引。其意在借中国之力重振,摆脱疫情阴霾。此策略看似可行,然具体计划尚未实施。

【二、对中国来说,是福是祸?】

罗罗公司若在中国建厂,对我国影响显著。其带来的益处明确,然而潜在风险亦需重视。

提及益处,罗罗公司若加入,必将带来宝贵技术。航空发动机领域技术门槛高,我国虽发展迅速,仍逊于欧美。罗罗的到来可促进我们学习制造工艺与管理经验。

与之合作,国内企业能大幅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同时,产业链从原材料至零部件均受益,促进整个航空工业发展,对打造自主航空发动机品牌大有裨益。

论就业,建厂至少需数千人,技术工人与工程师需求激增。大厂如罗罗,薪资优厚,促进本地经济。周边配套如物流、供应商亦受益。预计新厂将创数千岗位,振奋人心。

凡事具双面性,罗罗来华亦存风险。需防技术依赖,其核心技术或难共享。若仅依赖合作,自研恐受制。航空发动机乃国之重器,核心技术需自主掌握,以防外方撤离之虞。

存在利润外溢问题,罗罗建厂后利润多回流英国,我们仅得小利。需明确此点,避免为他人作嫁衣。网上戏称罗罗“望中助”,虽刺耳却警示我们需掌握主动权。

此外,此事能促进中英关系。英国为我国重要伙伴,经济科技交流频繁。罗罗投资中国可加深合作,共御经济下行。但英政局不稳,脱欧疫情等因素或影响罗罗计划。

罗罗建厂于中国利大于弊,关键在于我们需预先制定明确规则,确保合作公平,防止对方利用优势获取不当利益。

【三、计划为啥还没落地?未来咋走?】

罗罗公司扬言来华建厂已久,却未见实质行动,网络消息虽多,实际进展寥寥。此中缘由值得探究,同时亦需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罗罗公司疫情后财务状况严峻,负债40亿英镑。建厂投资大且周期长,其当前无力承担。加之裁员、关厂压力,向中国投资将面临较大风险。

中英关系微妙,国际局势复杂,英国对华态度多变。罗罗公司因涉军工技术,建厂需政府批准。若英国认为时机不佳或担忧技术泄露,或会阻止罗罗。网上有传罗罗态度曾强硬,后虽转变,内部仍有分歧。

第三,我们亦有考量。罗罗公司若欲建厂,我们持欢迎态度,但需评估其贡献。技术共享、利润分成等关键条款未达成一致前,项目将暂缓。我们非慈善机构,不能无条件支持罗罗。

此事是否有望?难断言,但机遇犹存。全球经济复苏中,航空业亦趋好转,罗罗若渡过难关,或重启建厂计划。我国航空市场持续扩张,外企吸引力增强。利益平衡,合作可期。

未来落地时,需谨慎行事。深化技术合作,避免仅做组装;确保利润分配公正,不让对方独享大利;推动自主研发,不依赖单一伙伴。合作双赢,我方需掌握主动权。

罗罗公司拟来华建厂,承诺迁移整条生产线,颇具吸引力。其看重中国市场潜力、成本优势及技术合作。此对中国乃提升航空工业、促进经济良机,但需警惕技术依赖与利润外流。计划未定,双方仍在博弈,未来取决于智慧较量。

罗罗若来华,中国航空业将迎来飞跃,关键在于我们需精准引导。此不仅为罗罗助力之机,更是我们展现实力、抢占市场的良机。期待此次跨国合作能激发新火花。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59
用户11xxx59 3
2025-04-09 17:15
小编说的是有风险。有什么风险?一个高科技企业来中国投资,难道是来偷中国的技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