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著名导演冯小刚,口无遮拦惹到“大人物”,多年成就被一脚踢碎

冯小刚作为我国著名导演之一,因其出色的贺岁片而被广大观众尊称为“贺岁片之父”。然而,尽管他在事业上取得了双丰收的成就,好

冯小刚作为我国著名导演之一,因其出色的贺岁片而被广大观众尊称为“贺岁片之父”。然而,尽管他在事业上取得了双丰收的成就,好友王朔却对他的评价颇具意味:“他以媚上欺下的手法行事,哪怕他拍摄的电影再精彩,我也无意观赏。”

冯小刚的形象甚至被一些网友评价为“目中无人、德不配位、最终将会从神坛跌落”。

冯小刚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在晚年却遭受如此大量的批评?

冯小刚的年轻时期背景

冯小刚出生于1958年,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中。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然而,他从小对艺术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甚至在上学期间,他就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表演才华。

冯小刚在完成学业后,做出了一个选择,他加入了军队。经过几年在部队的历练之后,他又回到了平民社会,并开始了自己的事业。1983年,在全国相声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后,冯小刚正式展开了他的相声生涯。

冯小刚作为一名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什么声望,而且他常常使用激进的措辞,有时候还涉及到敏感话题,因此冯小刚在相声事业方面并没有取得很顺利的发展。

尽管如此,冯小刚并未放弃追逐这条道路,反而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才能。事实证明,冯小刚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987年,他成功获得了参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机会。在春晚舞台上,他精彩表演了相声节目《我爱我家》,受到观众的热烈喜爱。因此,冯小刚迅速走红。

在相声界摸爬滚打多年,冯小刚与众多著名的编剧、导演结识,如王朔、郑晓龙等等,借助他们的扶持,冯小刚的事业也逐渐展开。

冯小刚决定在事业取得一些成就后,转向演艺圈发展。然而,实际行动并非轻而易举。他经历了许多困难,最终成为了陈凯歌的弟子,成为了一位小演员。尽管如此,他的梦想远不仅限于此。

在一次宴会上,冯小刚得知郑凯龙和王朔有着密切的友谊。当时王朔是备受娱乐圈瞩目的导演,许多人都希望与他建立联系。冯小刚自然也对此心生向往,于是他请求郑凯龙引荐一下。

在郑凯龙携手的引荐下,冯小刚有幸与王朔相见。初次交谈之际,冯小刚借助他那能言善辩的口才,打动了王朔的心弦。这令王朔对冯小刚十分赞赏,并决定给予他一些帮助。

在王朔的支持下,冯小刚开始在娱乐圈站稳脚跟。接着,他也获得了大量的机会并且事业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冯小刚慢慢开始在圈子里游刃有余了。

冯小刚被王朔在一次采访中批评为“欺上媚下的人”,即使他的电影再好看,王朔也不会观看。如此评价令冯小刚默不作声,犹如一只胆怯的乌龟,这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好奇,他们想知道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背叛了自己的朋友

冯小刚确实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一切,甚至不顾自己的名誉,既没有回报王朔的提拔之恩,反而以怨报德。

在那个时候,王朔遇到了事业上的困难,多年来他所树立的良好形象也毁于一旦。面对一片谩骂之声,王朔别无选择只能选择逃避。然而,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手头却有一部名为《甲方乙方》的剧本,这是他花费多年时间精心打磨而成的。为了确保这部剧不受影响,王朔在离开前将剧本托付给了冯小刚,并嘱咐他好好保管。

然后,有一位人选择前往美国避开这场风波。在没有了王朔的支持之后,冯小刚立即找到了华谊公司作为自己的新归属。为了在公司中立足,冯小刚竟然将王朔交给他的剧本交给了公司。

他私下修改了里面的内容,为了掩盖这是王朔的作品,他删去了王朔的名字,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这部戏拍成电影后,获得了极好的反响,正是因为这部戏,冯小刚的名气一下子就大起来了。

接着,他相继执导了贺岁电影《不见不散》,该片票房高达4000万。他看到自己即将崛起,于是毫不松懈地工作着。次年,他再次执导了贺岁电影《没完没了》,并且获得了不错的票房。

冯小刚因连续三部贺岁电影创下中国电影票房最高纪录而被誉为“贺岁片之父”,正当他受到广泛追捧时,王朔的一句话揭露了他的“遮羞布”。

冯小刚凭借自己的才华成功完成了三部贺岁片中的后两部,然而第一部《甲方乙方》是王朔多年心血的结晶。

冯小刚已经声名鹊起,娱乐圈中人人皆知,因此他不再依靠王朔作为支持,无论王朔说什么,冯小刚都选择保持沉默。

冯小刚在经历大火后,开始展现出目中无人的态度。

欺负年幼的表演者

在2004年,他曾邀请了章子怡、吴彦祖和周迅等多位明星参演电影《夜宴》。其中,章子怡的角色有一个需要露出背部的大尺度场景,然而她婉拒了这个角色。

冯小刚不得已之下,只能寻找替身演员来扮演角色。然而,考虑到章子怡的明星身份,不能轻易地随意选取替身,因此冯小刚费尽心思地广泛寻觅最适合的人选。

在众多替身演员中,有50多位,最终冯小刚选择了邵小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演员。然而,在面试时,冯小刚并没有透露给她关于剧中角色的重要戏份的尺度之大。

直到拍摄开始,邵小珊才意识到自己不愿意面对如此大尺度的角色。冯小刚察觉到了邵小珊的犹豫,于是向她表示,只要她同意出演,他会给予她三倍的报酬,并将她的名字加入电影演员名单。

邵小珊对这样的条件非常感兴趣,于是她欣然接受了出演的邀请。电影上映后,邵小珊特意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作品。令人惊讶的是,似乎没有观众察觉到章子怡使用了替身。虽然邵小珊对此并不在意,但在电影播放完毕后,她却注意到自己的名字并未出现在演员名单中。

当邵小珊找到冯小刚时,她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否认自己曾经做出过这样的承诺。因为一时气愤,邵小珊将此事公之于众,却被冯小刚指责为“借热度”。一些对事实不了解的人也跟随冯小刚一起诋毁邵小珊。

这位备受瞩目的大导演,原本承诺着小演员的事情,却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还在网上率先对对方进行谩骂,然而冯小刚却对自己的行为毫不认错。

然而,直到2016年,冯小刚的真实面目才被揭示出来。

揭示真实面貌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于2016年上映,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反响并不如预期,票房惨淡。

尽管有知名明星主演,但仍然对电影的效果没有太大影响。然而,冯小刚并不承认这是他自己的问题,相反,他将责任归咎于万达影城。之前,他挖走了万达影城的一位高管,因此他认为这次的问题是万达在报复他。

他还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封题为“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信”的帖子。在这封信中,他言辞诡异,对王健林处处挑刺,并批评他的行为“幼稚”,认为他是出于个人原因而打压了公司的一个高管。

自己明明先行不当,却半斤八两在微博上责怪王健林表现幼稚。然而王健林对此并未理会,相反他的儿子王思聪无法容忍这样的行为,公开回击冯小刚说:“你自己没有能力,却将责任推给他人,少在此处耍心眼。”

冯小刚对王思聪的回应像是一场“京剧变脸”,引得观众忍俊不禁。他完全改变了之前的嚣张跋扈,转而谦卑地向这位“万达公子哥”致以问候。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冯小刚的形象在公众心中完全瓦解,而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也变得相对低调。

冯小刚之所以从当年的“意气风发”变成如今的“衰败”,是因为他有一张“太敢说的嘴”。前几年,娱乐圈涌现出许多年轻演员,许多观众都是因为这些“小鲜肉”而去看剧。然而,对于这种现象,冯小刚直接批评说:“我们只是拍戏而已,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太不像话。”

显然,这是一种“嫉妒心理”,当自己在电影中呈现各种大胆的戏份时,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呢?毕竟,所有的手段都只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罢了。

冯小刚在一次参访中,将自己没有能力执导出高票房电影的责任归咎于观众,并表示“正因为有低质观众存在,才会出现如此多的低质电影”。请问,观众真的是决定电影品质的因素吗?

或许是因为长时间的离开,如今冯小刚在娱乐圈的声望已经不及以往,希望他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只是推卸责任。

总结

冯小刚凭借着直言不讳的性格,有时候能够得到好处,但大多数情况下会给人留下不良印象。不可否认,正是凭借他善于口才的特点,冯小刚才得以在娱乐圈结交各位权威人士。当然,冯小刚本身也具备一定实力,只不过他仍需持续学习和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曾经在导演方面取得了许多出色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他也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冷静下来,全心投入剧本的研究中,以便给观众们呈现更加丰富、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