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江苏一女士吃蜂胶降血脂,4年后查出肝脏损伤,医生:无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小小一瓶蜂胶,真的能“包治百病”吗?江苏一位女士的亲身经历,或许能给所有追求健康的人敲响警钟。

血脂没降下来不说,竟然把肝脏吃坏了!结果令人唏嘘,故事背后隐藏的医学真相,更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健康不能靠“想当然”,蜂胶并非万能

近年来,各种保健品琳琅满目,蜂胶作为其中的“明星产品”,被不少商家吹得天花乱坠,号称能降血脂、护心脑、抗癌防病,仿佛吃了就能长命百岁。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中国保健食品蓝皮书(2023版)》指出,目前国家批准的蜂胶保健功能仅限于“增强免疫力”,并未批准其作为降血脂、抗癌的药品功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多次发布提醒,蜂胶不是药,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提到,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患者,因听信蜂胶可以降血脂,自行每天服用高剂量蜂胶长达四年。

期间未曾复查血脂,更未定期评估肝功能。直至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到医院检查才惊觉肝功能严重异常,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

蜂胶中含有多种复杂化学成分,如黄酮类、醇类及萜烯类物质,这些成分大剂量长期摄入,容易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导致肝细胞受损。

医学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我国肝脏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占全部急性肝损伤病例的10%以上。

蜂胶不是“灵丹妙药”,乱吃可能出大事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哪怕是天然成分,摄入过量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蜂胶的主要成分来源于植物树脂,经过蜜蜂加工后形成,虽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绝非无害。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年第32卷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因服用保健品导致肝损的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蜂胶、三七、灵芝孢子粉等被误用滥用的情况很常见。

研究还指出,女性、中老年人群是保健品相关肝损伤的高危群体。

临床上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55岁的退休教师,自认为身体不错,但为了“未病先防”,每天坚持服用蜂胶三粒。两年后体检发现,肝脏出现脂肪变性,血清转氨酶升高近三倍。

医生一查,才发现罪魁祸首竟是长期超量服用蜂胶引起的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幸运的是,及时停用蜂胶并接受规范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很多人以为保健品安全无害,想吃就吃,其实这是极其危险的误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

血脂异常不是小事,科学管理才是正道

高血脂在中国已成为常见慢性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已接近40%,尤其在城市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

然而,血脂异常本身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直到引发心脑血管事件才被发现,后果往往严重甚至致命。

面对血脂异常,科学的管理方法包括:

首先,合理膳食。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

其次,坚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

再者,定期体检。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脂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有句老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健康管理也是如此,早发现、早干预,胜过事后追悔莫及。

肝脏健康是“沉默的守护者”,不容忽视

肝脏堪称人体的“化工厂”,负责解毒、代谢、合成蛋白质等数百种复杂功能。它工作默默无闻,直到病变严重才出现明显症状,因此也被称为“沉默的器官”。

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轻则乏力、食欲减退,重则出现黄疸、腹水甚至肝性脑病。一旦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癌,治疗难度大、费用高,严重威胁生命。

目前临床上诊断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依赖病史采集、肝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若怀疑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因此,无论服用药物还是保健品,都应遵循“适量、适应症、适时”的原则,切忌滥用。尤其是中老年人,肝脏代谢能力逐渐减弱,更要谨慎对待。

医生的忠告:科学用药,理性养生

蜂胶事件再次提醒人们,健康不能靠“听说”,更不能靠“想当然”。医生肩负着守护生命的神圣职责,传播科学医学知识,正是为了让更多人免于疾病之苦。

在一次健康讲座中,一位著名肝病专家曾幽默地说:“买保健品的钱,不如用来买菜、买鞋、买健身卡!”这句看似玩笑的话,道出了健康管理的真谛——正确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提醒所有读者: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理性选择保健品,遇到健康问题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切记,健康路上,最怕的是“无知”,最可贵的是“自知”。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医治未病。”预防疾病、管理健康,永远是最智慧的人生投资。

参考文献

[1]张洪军,王子璇.蜂胶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2):155-159.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5):387-398.

[3]李晓东,王俊.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3):230-23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