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大忽悠专家”误导大众的五大悖论 第一,别看数据,“看我这房地产专家下面的评论吧,大多数人没有房子,房地产稳了” 有专家说,“从评论区看,中国90%以上的人还没有房子,住房需求巨大。”难道中国90%的人不住在房子里,流落在街头? 按照这种专家的逻辑推理,网友留言说专家就是混蛋,那这位专家真就是混蛋吗? 第二,误导降低首付就是减少负担,让你认为贷款与不用还一样 首付降至15%!许多机构和专家竟然认为购房总负担降至历史最低。 说到实质,把首付降低到只有房价的15%,你只需要花费15%的钱就可以住进你梦寐以求的大房子。难道其余的85%就由政府担保银行替你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吗,你就不用还款了吗? 第三,以豪宅劲销证明房地产强劲复苏 融创的外滩壹号院二期开盘当日获得99.97亿的销售、100%的超高去化率。套均总价5000万元。 上海黄浦区新天地板块的中海·顺昌玖里开盘当日“劲销196.53亿元”。共计512套房屋,销售均价17.2万/平米,套均价值约4000万元。实际劲销原因还在于该楼盘和周边区域相比的差价优势。就像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所说,楼盘位置相对较好,属于黄浦区的地标性项目,属于稀缺项目;但是,该项目周边二手房价格27万元/平米,中海·顺昌玖里备案价格17.2万元/平米,一二手房价倒挂获得购房者青睐。显然,顺昌玖里的17万元实际就是八五折扣价。豪宅热销并代表整体楼市回暖,也不代表推出热销豪宅的企业就此摆脱困境。楼市的真正回暖只有刚需项目的热销带动产生连续传导才会起到振兴作用。 第四,公开扭曲房地产新政保交楼的核心要求,甚至扬言国家提倡房价上涨 2024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28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23392亿元,下降10.5%。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4036亿元,同比下降24.9%,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8067亿元,下降28.3%。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4036亿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国内贷款5583亿元,下降10.1%;利用外资9亿元,下降46.7%;自筹资金11736亿元,下降10.1%;定金及预收款10002亿元,下降37.2%;个人按揭贷款4953亿元,下降39.7%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28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23392亿元,下降10.5%。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92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8%。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8067亿元,下降28.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1%。 截至到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5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5%。 2021年地产融资紧缩政策出台至今,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已经下滑了超过一半。 相比2021年初地产,当前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已经下降三分之二,投资资金来源规模收缩50%。 第五,误导大众误读出台政策,大家都有钱,需要的仅仅是吸引你来花钱 从拼多多对京东和阿里的逆袭中就可以看出问题的实质。因为,全国最少一半儿的老百姓在这里消费。 淘宝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9.28亿,京东月活跃用户数量为5.07亿,拼多多月活跃用户数量为6.77亿。 财报显示,拼多多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868亿元,同比增长131%,超出了市场预期的768.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306.02亿元,同比增长202%,是市场预期的翻倍。 同期的阿里巴巴经调整息税前利润为239.69亿元,同比下滑5%。京东为89亿元,同比增长17.2%。 看出问题了吗?拼多多逆袭的原因是什么?我想不用猜测,消费者都知道,核心问题是拼多多价格便宜。 我再给你一组我信手拈来的数据,你就知道大多数房子在什么人的手里窝着不敢动。 赖小民,华融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被称为“3个100”。即有100多套住房、100多个关系人、100多位情人。仅仅是专属金屋里的现金就堆积了3吨以上。实际受贿超17亿元。 白天辉就是赖小民下属。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1.08亿余元。 徐长元,原辽宁省大连市副市级干部。名下房产面积达到43.3万平方米,拥有2714套房。 刘志军,原铁道部部长,拥有房产374套。谷俊山,原总后勤部副部长。拥有房产300多套。陈柏槐,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拥有房产200套。刘志庚,原广东省副省长。拥有房产300多套。 赵海滨,原广东汕尾陆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被称为“广东房爷”,名下有房产192套。王天朝,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外号叫“双百院长”,受贿100套房产、100个停车位。 看来,房地产市场充斥的不仅仅是忽悠,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甚至完全被扭曲的潜规则。 #如何看待房地产#